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技术与工程(085411) 数据智能技术与应用方向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技术与工程(085411) 数据智能技术与应用方向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本专业同时依托国家舆情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大数据研究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建设。2021 年底,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舆情实验室获批为首批 9 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之一,国家舆情实验室定位于服务党和国家重大需求,将学校在全国舆情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先发地位转变成为持续领先地位,以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的传播制高点为指导原则,致力于将国家舆情实验室打造成为我国舆情领域的国家智库高地、学术共同体中心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大数据中心成立于 2019 年,亦为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大数据研究中心。大数据中心是智慧校园的核心,负责智慧校园规划的制定,开展学校大数据资源建设、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开发,推动我校管理工作科学化和决策数据化;大数据中心也是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源服务中心,建设了具有数十亿级的媒体大数据系统和具有强大算力的大数据与深度学习实验与科研云平台,为科研项目提供大数据支撑和云平台服务;大数据中心还是媒体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结合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媒体融合关键技术研究。本专业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实际科研与工程项目对学生进行培养,并根据实际情况协调不同学科的老师和业界技术大咖进行联合指导。


  2.培养目标


  数据智能技术与应用方向面向网络舆情分析、智慧校园建设、媒体智能处理等技术领域,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采集与存储管理系统构建、分析算法与 AI 模型开发、数据可视化与云原生软件设计等技术与方法,具备数据智能应用系统设计与工程项目开发能力,成为高层次、高素质的大数据工程技术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数据智能技术与应用方向


  本专业是以数据作为生产资料,结合数据治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机交互、可视化等多种技术,从大数据中提炼、发掘、获取知识,为业务和决策提供支持。数据智能研究契合各领域、各行业实现大数据价值并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要,是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的研究方向。


  本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建立以整个媒体企业为对象的数字孪生,进行智能算法与 AI 模型开发,基于云原生方法设计和开发智能应用软件,让机器具备推理等认知能力,从而实现软件定义媒体,数据驱动新闻,算法重构渠道,让数据赋能媒体融合转型,产生真正的价值。


  本专业领域研究内容主要有:


  (1)以信息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以方法的创新和技术的研发等为重点,通过大数据和社会计算协同解决信息传播领域理论与实践中关于舆情与社会治理问题,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2)围绕智慧校园的建设,开展大数据资源建设、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开发,服务高校智慧管理和决策;


  (3)围绕媒体大数据设计与开发数据资源系统和媒体智能处理云平台,服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与实验教学。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导师队伍来自多个学院和科研机构,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4 人,中级职称 2 人,目前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央视、百度等横向合作项目,均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很强的工程技术能力,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力量较强的大数据技术与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教师团队。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的课程设置以数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重点是 NLP)等构成主要知识结构,体现了前沿信息技术与数据应用结合的特点。主干课程包括:随机过程、数据智能导论、智能语言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设计、机器学习实践、云原生实践、数据可视化传播与应用。本专业方向还有制度化、规范化的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参与大数据中心、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舆情实验室等校内相关科研机构的项目研发,去往主流数据公司和知名互联网企业、主流媒体机构、国家网络与媒体管理部门等的专业实习。


  2.科研平台


  本专业主要依托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大数据研究中心、国家舆情实验室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其他相关支撑科研机构还包括:国家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研究中心(与中宣部新闻局共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国家语委科研结构)、移动互联与社会化媒体中心、大数据挖掘与社会计算实验室等。建立了科研平台,拥有 CPU 算力>1 PFLOPS,GPU 算力> 500 TFLOPS,存储容量> 1 PB。科研平台基于异构 CPU+GPU 硬件建立大规模的容器云,打造大数据与智能媒体处理云平台,为全校科研人员打造高性能的大数据和深度学习集成开发环境,提供丰富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研发插件与依赖,支持计算机视觉 CV 和自然语言处理 NLP 等模型类型,帮助全校师生更快的构建、训练和测试模型,开发大数据分析和媒体处理深度智能应用系统。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本专业教师团队自2019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20余项,研究经费充足,共发表舆情相关 EI、SCI 论文 30 多篇,获得发明专利共 3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


  4.学术交流


  本专业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工作。指导学生在首届新视听媒体融合创新创意大赛的媒体融合技术创新、媒体融合内容创新赛道取得优异成绩,联合头号偶像(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开发有多个可提供免费在线服务的数据系统或技术平台,包括融媒体语言智能计算平台、新闻文本主题分析可视化系统、国际中文教育全球多语种舆情监测系统、国家语言文字舆情数据库、媒体大数据资源库、媒体语言语料库 MLC、百年音视频样本语料库等。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互联网头部企业、央企和大型国企、国家主流媒体机构、知名数据与舆情公司、研究院所、国家机关等单位。






  来源:https://yz.cuc.edu.cn/2023/0922/c8549a212043/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