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适用于2023级及以后)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适用于2023级及以后)


  一、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本专业系统地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交通活动、能源利用、建设过程中生态及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能够形成“交通活动-能源利用-建设过程-环境影响-污染控制-气候变化-政策制定-管理落实”融合的研究思路,探索交通过程控制优化、能源利用转型、建设过程节能与环境影响及气候变化应对之间的相互耦合和反馈机制,实现多院系多学科交叉联合创新。主要研究方向为:


  01交通能源


  研究交通能源的供需特征及其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油、电、气、氢、混等多态交通能源类型的能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风、光、储、氢等交通能源供给、输送、储能和消耗的时空分布特性,研究交通和能源网络的协同规划设计技术和储能配置技术,研究基于交通运输时空特征的供补能技术和储能优化调控技术。


  02 交通环境


  研究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的交通环境规划与管理,总体环境目标和具体环境目标,主要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监测指标设定。从监测管理体系、污水处理技术、有害废气排放治理、施工垃圾治理、建设碳排放评价技术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借助于新思维、新工具,交通环境理论与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


  03环境科学


  以交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实测、模拟等方法的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构建动态化、精细化的排放源数据结构体系;研究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环境中的赋存、迁移转化、来源及环境行为,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规律和机理,研究不同污染物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健康影响,制定区域与产业减污降碳的环境管理战略与政策。


  04 环境工程


  针对人类活动排放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与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开展水体、土壤、大气与生态系统中各类污染物开展污染监测与控制、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以及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相关的技术、工程与管理研究工作。涉及的领域包括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水质净化与安全保障、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大气与空气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环境管理等。


  二、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适应我国“交通-能源-环境交叉领域”科研与工程建设需要、熟悉环境科技与管理专业知识、具备独立分析与解决“交通-能源-环境交叉领域”绿色交通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问题的交通-能源-环境与管理相融合的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本学科工学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秉承“知行”校训,培养掌握交通能源与环境工程交叉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


  3、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4、培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工作、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的优秀人才,能够在交通能源与环境工程交叉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培养方式及修业年限


  1、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应修满所要求的学分,同时需要满足成果要求的条件。


  2、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四、科学研究与实践


  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不少于18个月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应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且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工作一般应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专长紧密联系。


  通过科研项目、实习、硕士论文和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等主要教学及科研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全过程,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展工程训练,结合实际操作、现场教学、模拟演示等方式,使研究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想、现代化工程意识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


  五、学位论文


  进行科学研究与撰写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要求研究生完成相应的论文环节,具体内容及要求应以“北京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学院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学位论文所包括的主要环节有:


  1、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开题答辩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由系所统一组织,最迟距离申请答辩日期不少于半年。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具体研究内容并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详细阐明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研究成果和创新点,研究工作计划。开题报告答辩小组由3-5名具有硕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组成。开题报告答辩采取导师评分回避制,研究生指导教师可列席旁听。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通过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对选题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后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至少包含如下内容: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已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预期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进度安排。


  2、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针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行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制度。考核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进行,并由系所统一组织。开题报告通过满半年后,方可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主要检查学术型硕士论文完成进展、发表论文等情况。中期考核小组由3-5名具有硕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组成。中期考核答辩采取导师评分回避制,研究生指导教师可列席旁听。


  3、论文(预)答辩等环节和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预答辩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预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由系所统一组织,专业类别或专业领域负责具体实施。考核小组一般由3-5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组成,采取导师评分回避制,导师可列席旁听。预答辩重点在论文存在的问题,预答辩后研究生根据预答辩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论文的修改。


  4、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


  在学位论文工作完成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术授予工作遵照学校相关文件和学院相关文件执行。


  5、成果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达到以下4条基本要求中的任意1条:


  1)以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含录用通知)。


  2)以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学生第二)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3)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奖励,有个人获奖证书。


  4)在特殊情况下,学院学位委员会认定的等同于上述学术成果的其他成果。


  六、其他要求


  其他有关要求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学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根据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在申请答辩之前应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1、应修最低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学分32。


  2、课程设置


  1)课程分类。研究生课程按课程性质分为四大课程平台:素养提升平台、能力提升平台、专业深造平台、学术及实践创新平台。在平台下设置课程模块,具体设置见课程设置框架。


  2)课程学分与学时。除思想政治类课程外,每学分对应16学时。


  3)课程结构设置。课程的设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针对交通能源与环境工程学术型硕士能力培养要求,丰富课程设置结构,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注重前沿理论及方法论、强化科研启发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拓展国际化视野。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32分)



  附注1:综合素养课程包括研究方法论类、职业伦理、职业发展与规划、人文、心理、法律、知识产权、科学道德、创新创业类等课程,详见“研究生素养提升平台及能力提升平台课程设置”


  附注2:详见《研究生综合素养实践模块指导意见》。


  附注3:主要内容为: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不同类别学术论文写作方法,课题研究报告写作方法、策划书等。


  附注4:由导师指定或学院统一要求,补修若干门本专业本科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来源:https://env.bjtu.edu.cn/cms/item/1953.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