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级)
学科简介
本学科1984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首批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首批建成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受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资助,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优势学科,201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本学科现设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17人,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55人,博导69人、国家高层次人才二十余人,多人在本领域的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初步形成了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一支具有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本学科拥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是科技部移动通信领域重大项目实施的核心支撑平台,牵头实施863计划3G、4G和5G重大项目和6G专项等,为我国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水声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数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本学科还牵头创建了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成立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并以此为平台推动了“南京•中国无线谷”建设,以期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之一。学科还与信息通信领域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联合创新中心,积极开展产学研融通创新。
本学科长期致力于信息通信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以移动通信、智能信息处理、水声信号处理为特色的研究方向。本学科近五年来承担了一系列国家“973”、“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重点及国内外政府与企业合作项目,并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牵头承担并完成的国家重大专项课题“IMT-A移动通信无线组网技术研究开发”和国家FuTURE重大项目,为我国全面参与新一代移动通信研究开发的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基础。牵头完成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为我国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研单位的“LTE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有关普适MIMO 研究获国际通信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2011年度IEEE莱斯奖,承担国家863 5G重大项目,构建业界领先的5G云试验系统,突破多项技术难题。CMOS芯片及大规模集成相控阵,关键技术指标国际遥遥领先,目前国内唯一可大规模量产,扫清该领域“卡脖子”障碍。率先提出6G技术框架,发布6G白皮书,牵头承担国家6G专项,初步构建了能对6G关键技术特征进行技术验证的实验系统,在全球率先完成了6G关键系统技术能力验证,产生较大国际影响,6G研发国际领先已具备基础条件。在全球率先建立了知识图谱无线数据采析体系,利用知识图谱按需智能生成关键特征数据。牵头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培养目标
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实事求是,有良好敬业与合作精神,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精神。
通信与信息系统:
掌握数字及现代数字通信理论、信号处理理论、移动通信技术,熟练掌握软、硬件研究与开发工具。在本研究方向上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与实验技术,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获得者能胜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教学工工作。
信号与信息处理:要求掌握信号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熟悉信号的建模与获取,滤波和变换,压缩与传输,检测与估计等,熟练掌握软、硬件开发工具。在本研究方向上具有系统和较深入的专门知识与实验技术,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科研,科技开发及教学工作,在具体研究方向上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研究方向
(1)普适无线传输理论与技术(2)移动通信网络与系统(3)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4)信息理论与编码(5)移动通信核心器件与芯片(6)光无线通信与量子通信(7)空天信息通信理论与技术(8)智能信息通信理论与技术(9)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10)统计与阵列信号处理(11)多媒体信号处理(12)语音/图像/视频信息处理与识别(13)通感一体化理论与技术(14)海洋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15)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16)通信网络安
培养年限
学制3年,最长可延至4年。
开题报告
按照《东南大学研究生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原则与要求》执行。
中期考核
按照《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与筛选办法》执行。
学位论文
文献阅读
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阅读文献50篇,其中外文文献30篇,完成一篇综述。
论文撰写
须符合学校《东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定》。且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论述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标清晰。
论文学术水平
学位论文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围绕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本学科申请硕士学位前,需要取得创新性成果,至少发表或者录用本学科的会议或者期刊论文1篇,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学生本人须为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一作学生本人二作。
备注
1. 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理工类26学分,医类28学分,文管类3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16 学分, 其余为选修课程。此外,还应完成综合素养环节5学分。
2.必修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3.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根据此表,专业选修课程从当年度“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择。
4.研究生新生首次选课前,必须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完成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工作,然后应在培养计划指导下选课。必修课的选课必须严格按照培养计划执行。
5. 培养计划制定时,除必须遵照表格中的门数要求,还必须包含至少1门“课程思政”类课程、至少1门全英文课程、至少1门跨一级学科课程
来源:https://radio.seu.edu.cn/2024/0221/c30552a481020/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