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贵州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级)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贵州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级)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


  2.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解决本专业(或职业)领域实际问题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服务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展览展示馆、各级政府文物行政管理机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展示设计制作公司、文物书刊音像出版机构、文物商店、文物拍卖机构等。


  3.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注重身心健康。


  二、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


  1.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修满学分,通过学位英语考试,通过中期考核。积极参与助学、助教、助研等活动,基本具备独立从事与文物、博物馆相关活动的能力。在读期间,以贵州民族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论文或调研报告。


  2.系统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基础课题研究与业务工作。


  3.学位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学术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4.掌握文物搜集、调查和整理的方法,熟悉各类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藏品保管和维护等不同部门的相关工作。在文博考古机构实习实践累计不少于6个月。


  5.熟悉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各项工作流程,能从事相关具体工作。


  三、研究方向


  1.民族文物与博物馆建设


  立足贵州、面向西南,从事民族文物调查研究及地方性博物馆建设。开展文化古迹调查,搜集碑刻、契约、古旧家谱等民间文物,并进行保护和研究;调查民族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撰写村寨志、文物志等,建设村史陈列馆或文化博物馆。


  2.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与产业化


  注重文化遗产的实地调查,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与产业化探索,科学合理地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对西南地区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节庆、礼仪、口传文化、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采录,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传承和保护。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总学分≥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3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为2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五、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原则上1学分为18学时,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和其他教学环节等。专业学位硕士生在论文答辩之前,所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不高于38学分。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


  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课程学习达到规定的学分,方准许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写作时间应不少于1年(从开题报告到全面完成)。


  1.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需要围绕民族文物与博物馆建设、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与产业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或相关交叉学科等领域。选题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学生学位论文以一般论文的形式完成,从事实践理论研究的学生学位论文可以调研报告、修复报告、案例分析、展览设计方案或规划方案等形式完成。


  2.开题报告


  根据论文选题的要求,经过导师组的论证,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


  3.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全文不少于3万字。论文格式要符合学术规范,遵守专业学术道德。论文的章节划分、图标、注释和参考书目格式应符合学校学位管理部门的要求。论文要求图文并茂,制图符合规范并注明来源。


  4.论文评审


  论文评审环节按照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统一要求实行。


  5.论文答辩


  通过严格的论文评阅和答辩,考核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答辩委员会由相关行业实践领域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


  七、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校外的实务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内长期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的管理者或高级技术人员。


  1.采取双导师负责的培养方式,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业务实习、社会调查和论文写作。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制定出具体的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严格按照培养环节完成培养工作。


  2.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成果。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实效,重在提高研究生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


  3.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实践教学和学术活动。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学术实践和专业调查等形式和内容。教学实践不得少于20学时,学术实践活动不得少于12次,专业调查活动不得少于3次。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


  学术活动包括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等。研究生必须参加12次以上的本专业学术活动(其中包括本人作一次学术报告)。参加实践教学和学术活动后,研究生需要进行总结并填写《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情况登记表》《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对其进行考核,给出评语和成绩,通过者方给予学分。


  4.参加本学科科研课题的调查研究和科研论文写作,鼓励研究生积极撰写专题论文,并向有关的专业刊物投稿,发表研究成果。


  5.相关培养环节时间安排


  中期考核将于第三学期10月份完成。考核内容:课程修读、资料收集、专业实践等进展情况,完成2万字以上的读书报告或专业实践报告。


  论文开题:第三学期结束之前完成。


  论文中期检查于第五学期10月份完成。


  预答辩:在第五学期结束之前完成。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第六学期第一周至第二周。


  论文外送评审:第六学期第三周。


  附: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1.《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


  2.《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3.《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


  4.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5.科林•伦福儒和保罗•巴恩:《考古学:关键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布鲁斯•特里格著:《考古学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张之恒著:《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8.栾丰实著:《考古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陈淳著:《考古学理论》(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写的《考古工作手册》,文物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


  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该规程于2009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2.冯恩学:《田野考古学》(修订本),吉林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


  13.袁靖:《中国科技考古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陈铁梅和陈建立:《简明考古统计学》,科学出版社,2013年。


  陈铁梅著:《定量考古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赵志军著:《植物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科学出版社,2010年。


  夏正楷著:《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18.吴隽著:《陶瓷科技考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9.袁靖著:《中国动物考古学》,文物出版社,2015年。


  刘庆柱著:《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1949-2009)》,人民出版社,2010年。


  22.滕磊:《国保札记:面向公众的文化遗产研究随笔》,文化出版社,2012年。


  23.王巍著:《追迹——考古学人访谈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24.希安•琼斯:《族属的考古》,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25.戈登•威利著:《聚落与历史重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26.张增祺著:《中国西南民族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


  27.李晓东主编:《文物学》,学苑出版社,2009年。


  28.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


  29.刘敦桢著:《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30.尤嘎•尤基莱托著:《建筑保护史》,中华书局,2012年。


  31.杨仁恺:《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32.苏白:《中国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6年。


  33.唐石父:《中国古钱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34.中国文房四宝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文房四宝全集》,北京出版社2007-2008年版。


  35.朱凤瀚著:《中国青铜器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36.宋兆麟著:《民族文物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


  37.王蕙贞著:《文物保护学》,文物出版社,2009年。


  38.首都博物馆编著:《文物养护工作手册》,文物出版社,2008年。


  39.单霁翔著:《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


  40.王宏钧著:《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41.美国博物馆协会编著:《博物馆教育与学习》,外文出版社,2014年。


  42.美国博物馆协会:《美国博物馆国家标准最佳做法》,外文出版社,2010年。


  43.美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观众服务手册》,外文出版社,2013年。


  44.美国博物馆协会编著:《藏品规划与保护指南》,外文出版社,2014年。


  陆建松著:《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46.郑奕著:《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47.蔡靖泉著:《文化遗产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48.彭兆荣著:《文化遗产十讲》,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


  49.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外国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


  50.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


  51.国家文物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文件选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


  52.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事业法规文件汇编(1949-2009)》,文物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


  53.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54.林耀华著:《民族学通论》(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


  55.庄孔韶著:《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56.杨圣敏著:《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


  57.汪宁生著:《文化人类学调查》,文物出版社,1996年。


  58.叶成勇、郭国庆著:《田野史学理论与实践》,贵州人民出版社,2018年。


  59.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王玉哲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61.《贵州通史》编委会编:《贵州通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


  62.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63册),文物出版社。


  63.《考古》《文物》《考古学报》《江汉考古》《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北方文物》《四川文物》《中原文物》《国家博物馆馆刊》《中国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鉴定与研究》《东南文化》《文化遗产研究集刊》《文化遗产》《中国文物报》等专业期刊。




  来源:https://mzshxy.gzmu.edu.cn/info/1075/3186.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