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报考指南

解读“跨校考研”:如何择校择专业?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专业选择--留守,还是跨考?


  在确定考研后,接下来,你需要考虑的便是继续留守本专业,还是跨考新专业了。无疑,考研选择本专业的把握性要大得多,也容易得多,而跨专业考研的成功的比例相对是较小一些的。一般而言,除非是特别想换专业,并且对你所感兴趣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和功底,放弃本专业跨考并不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毕竟放弃,意味着一切重新开始,新的学科知识、新的学习方法,不是你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能掌握并运用自如的。而因为面临种种这样的情况,跨专业考生会处于劣势,因此,如果非要跨考,那么你所选择的新专业**是曾经修过的第二学位。总的说来,平时关注较多,或者与本专业关联性很大的专业,复习起来会比较轻松容易,跨考的难度也不会很大。


  文科与理工医科的互转 危险指数:★★★★★


  文科属于社会科学,理工医科属于自然科学,两者的学习和研究虽也有某些共同点,但总体来看是迥异的:首先,文科的思维方式比较活跃,灵活自由,感性,而理工医科的思维方式规范、理性。因此文科生选择理、工、医科很不占优势。其次,文科专业靠长时间的积累,理工医科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文科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把握文科专业内在的理论框架,也更加需要一种悟性。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理工科与医科的互转 危险指数:★★★★


  理工科和医科专业虽然都属于理性思维方式的学科,但由于它们各自理论性强、应用性强、操作性强,而且还需要严密的科学规范,所以这些专业的学生**还是继续攻读本专业,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如果换一个领域,精力会不易集中。


  文科专业之间的互换,理工科专业之间的互换 危险指数:★★


  文科专业、理工科专业之间的互换,是专业重新选择里难度系数最小的。大的学科门类一致的情况下,学科内的知识是相通的,学习方法模式比较相似,因而挑战系数相对较小。


  出谋划策:


  总体而言,跨专业选择的风险度较高,保守起见,考研选择本专业为宜。当然,勇敢的自我挑战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尝试跨专业的成功。


  学校的选择--本校还是跨校?名校还是非名校?本省还是外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部分的考研者都希望所报学校是好学校、名学校,至少也要比自己的学校所处地位高。


  与跨专业类似,跨校考研难度普遍高于本校考研难度,名校考研难度高于非名校考研难度,报考外省的难度高于报考本省的难度。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得与学校学科建设情况结合起来看。


  在学校的择取上,若纯粹为学历而考研,可以跨校,选择**,但牺牲的可能也大,要面临很高的风险;若纯粹为专业深造而考研,可以不必过多考虑学校是否为**,只需考虑要考的专业在国内的排名情况。名校学生在考研学校的选择上会占有更大优势,而非名校学生,或者二三本院校的学生则可能不那么顺利,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另外,理工科院校对文科院校学生的择取存在一定限制,文科院校也对理科院校学生的择取存在一定限制。


  〖"名校情结"之利〗


  在选择学校时,该不该选一所"名校"?这是令许多考生头疼的问题。虽然很多考生选


  定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应该报考哪一所学校呢?面对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学校报考人数不一样,录取比例不一样,竞争程度也不一样。我们究竟应该选择"竞争惨烈"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名校,还是选择相对轻松有如"阳关大道"的普通高校?


  "名校情结",是考生在报考学校时,对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种带有强烈偏爱的主观意愿和报考倾向,这种倾向甚至会持续影响考生的报考选择。所谓"名校",是无论从学校的硬件条件还是软件环境来看都具有相当实力的高校,它们对考生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由于报考人数众多,竞争也非常激烈。


  从心理机制来看,考生"名校情结"的背后是高成就动机的驱动力,人具有追求**、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需要,具有强烈成就欲望的考生追求考试成绩的提高,喜欢设置较高挑战性的目标,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靠运气来获得成功,这对于保持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非常有利;从集中复习的效果来看,一部分有"名校情结"的考生,由于目标明确地集中于少数几所"名校",有利于节省时间和精力,提升复习效果。


  "名校情结"之弊〗


  "名校情结"背后的高成就动机会给考生带来高心理压力。根据心理学的"耶克斯-多德森法则",人们在从事像学习这种高要求、高复杂度的活动时,适度的压力将使学习效果达到较好的程度,而过高的心理压力反而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切实评价自身实力〗


  跨专业跨院校考研存在很大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确定性--学校的不确定性、专业的不确定性。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自己的实力。考生需要了解对所选专业的研究领域是否熟悉,对自己所跨的专业自己有没有认真学过,学的过程中是否能消化吸收等,综合分析自身能力才能应对跨专业的实际问题。


  曾做客"跨考教育"和跨考学员交流的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杨长春老师说得好: "铁杵磨成针,木杵磨成牙签",材质不同,努力也没用,有的考生自身能力有限,考很多年还在200多分打转,这是能力问题,不是机遇问题;如果考生的考分离最后的录取分数线差得不多,可以再试试,找一找原因,查缺补漏,再努力一点往往就能考上;有的考生总分是够了,可是每次都栽在数学或者英语上,这是思维方式的限制问题,如果多次尝试仍是这样的结果,考生**重新审视自己。因此,想要跨学校考名校的同学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此基础上一鼓作气,将考名校进行到底。


  〖保持良好心态〗


  选择了名校,那么就应该选择良好的心态。考研七分靠实力,三分比心态,这已经成为常理。良好的心态不仅为复习增加成功的砝码,还能保证身体和心理健康。


  〖摸清学校家底〗


  我国共有各类高校1000多所,考生在报名时,**查查该校的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还要看看该校历年报考的人数、录取的比例、分数等,预测一下报考该校竞争的激烈程度及自己在众多报考该校的考生中的排位,分析自己距离该校录取分数的差距和需要再努力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化。


  在这一点上,很多名校的有些专业其实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难,譬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系,一般初试成绩过线就可以上,而相对北大哲学就竞争激烈的多。虽然全国145582个硕士点中只有极少数硕士点公开提供部分信息资源,但是类似招录比(包括实际录取中有多少人属于保送,多少人属于调剂)、导师研究方向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全国部分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部分知名导师介绍


  清华大学


  张 钹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计算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科研成果先后获ICL欧洲人工智能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电子科技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智能机器人、模式识别以及智能控制


  E-mail: dcszb@mail.tsinghua.edu.cn


  Tel:010-62594895


  通信地址:100084 北京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北京大学


  杨芙清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级顾问。她对程序自动化的早期研究成果,被国际杂志称为是"程序自动化研究早期的优秀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我国第一个全部用高级语言书写的多道操作系统,具有首创性和开拓性;"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一直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项目)青鸟工程的研究开发工作,承担了多项863高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在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的理论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系统软件、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和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等


 上海交通大学


  伍民友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网格计算中心**科学家。已在多个重大国际会议上担任评审委员会委员,如 ICPP、CATA、PDCS、CAINE、Euro-PDS等。他是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组织的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与系统委员会成员(2001-2004),由于伍民友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系统、多媒体与网络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贡献,他的名字被载入美国名人录(2000-2001)及国际资讯科学名人录(1997及1999),1996年被选为IEEE资深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系统、多媒体视频系统、互联


  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


  网与宽频接入网及无线网络与传感器网


  E-mail:mwu@sjtu.edu.cn


  Tel:021-62933773


 国防科技大学


  陈火旺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数理逻辑学家、计算机专家。20世纪70年代初主持全国Fortran编译程序会战,设计成功我国第一个Fortran编译系统。1979~1983年任银河-I巨型计算机软件总负责人,"银河-Ⅰ"获1984年中央军委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1987年起主持面向对象集成化开发环境研制,建造了国内首例面向对象环境;1989年起领导并主持非单调推理系统研究,把PROLOG从单调发展到非单调。这两项目分别获1991年、1993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领导完成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等方面


  中国科技大学


  陈国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曾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和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并行算法、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和神经计算等


  E-mail: glchen@ustc.edu.cn


  Tel:0551-36010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计算机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带头人。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家高技术(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副组长。在并发程序语言和知识库理论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发展结构操作语义方法的学者之一。他在国际上**提出了并发语言翻译理论,开创了并发语言的比较研究方向,上述工作获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理论计算机科学、大规模网络计算

  

  **推荐:2016年考研成绩查询时间汇总(含34所高校) 

       2016年各省高校成绩查询已开通入口

       全国各院校考研成绩查询时间汇总


     

  专题推荐: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复试调剂指导专题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成绩查询专题

  点击查看 >>>2017年考研报考指南专题

  点击查看 >>>考研考博电子书辅导资料

  点击查看 >>>2017考研全套资料

  点击查看 >>>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点击查看 >>>2017 考研动态 复试信息调剂信息 成绩查询 等。更多考研信息,敬请关注圣才考研网  
 

考研考博类电子书(题库)

查看全部>>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