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4.百科全书基础知识
A1.4.4.1.掌握百科全书的概念、分类、特点
概念
百科全书,是概述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工具书。是历史上科学文化成就的总结性著述。
分类
国际上通行的是:综合性百科全书、国家和地区百科全书、专业性百科书、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而我国则一般不把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与基他3者并列。
特点
概述知识条目化,条目编排词典化。
1、概述知识条目化,含义:
内容是对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性概述。
概述知识基本单元是条目。
条目应是独立的概念或完整的知识主题。
条目必须具有检索意义。
2、条目编排词典化,含义:
条目按标题的字母排列顺序。有完备的参见系统和检索系统。
A1.4.4.2.了解百科全书与其它工具书的区别
1、百科全书与百科词典
百科全书编排“词典化”
是一般词典与百科全书相互影响和渗透的产物,内容上突破了单纯语言工具的性质而兼顾各学科固有体系。
2、百科全书与类书
百科全书是对已有知识的时代性理解与概述。类书是对已有资料的抄录与编辑。
百科全书注意工具性,类书强调系统化。
百科全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类书是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A1.4.4.3.熟悉中外有代表性的百科全书
1、《中国大百科全书》(1980-1993年出版)
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内容上特点:一是对有关中国的内容作了比较充分、权威的反映;二是自然科学与技术方面内容所占比重较大。《中国大百科全书》印刷版有较完备的检索系统,包括5条主要检索渠道和6道辅助检索渠道。
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最具代表性的编译百科全书。内容上整体特点:侧重西方文化、科技成就、当代知识。
3、简明中华百科全书
代表性的小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内容上,以全面、系统、简明介绍中国古今文化为主。侧重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方面,只介绍中国古代较大的科技发明、科学理论、以及现代科技领域突出成就。所以,从整体上看,该书内容上特点是:以中华文化、人文社科成果、近现代中国为主。
A1.4.5.年鉴基础知识
A1.4.5.1.掌握年鉴的概念
年鉴是一种全面记述事业的年度发展,系统汇集年度重要时事文献信息,逐年编辑、连续出版的资料工具书。
A1.4.5.2.掌握年鉴的特点
1.整体构成容纳了多种类型的工具书要素,内容体系多元互补,集知识、信息、数据、资料于一身。
2.编辑与出版特点:逐年编辑,连续出版。每一年度的版本反映上一年度的情况。提供了连续不断、逐年可比的事实和数据。
3.以栏目为容纳内容的基本单元,以条目作为表现内容的主要手段。
A1.4.5.3.了解电子版年鉴的检索利用
A2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
A2.1.文献标引专业理论
A2.1.1.分类标引理论
A2.1.1.1.了解分类标引的意义和要求
分类标引,又称归类,指依据一定的分类语言,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判断、选择、赋予分类标识的过程。分类标引工作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的基础和前提,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一般遵循以下要求:准确、充分、一致、适用
A2.1.1.2.熟悉类目辨析的方法
A2.1.1.3.掌握号码配置的方法
号码配置是指在按照文献内容归类的同时根据分类法的要求获取相应分类号码的操作。号码配置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可以通过主表直接获取完整号码,另一种是结合不同号码进行组配。
A2.1.1.4.掌握组配标引的三种类型
1.使用复分表;2.仿分;3.类间组配
A2.1.1.5.掌握标引工作的程序
查重——主题分析——主题概念转换(归类)——确定标识(给号)——审核
A2.1.1.6.熟悉基本分类规则
(1)信息资源分类应根据信息资源的性质,按照其各自特点进行。
(2)信息资源分类必须能体现分类法的逻辑性、等级性、次第性。
(3)信息资源必须归入最切合其内容的类。
(4)类分的资源必须归入用途最大的类。
(5)不能单凭题名、篇名的意义归类。
(6)应注意标引的思想性。
A2.1.1.7.熟悉一般分类规则
(1)单主题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引
(2)多主题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引
(3)丛书、多卷书的标引
(4)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
(5)目录、索引、文摘
(6)关于对著作的研究、注释的标引
A2.1.1.8.熟悉同类书排列的类型
(1)按分编次序排(种次号)
(2)按著者姓名字顺排
A2.1.2.主题标引和主题检索
A2.1.2.1.掌握主题标引的基本概念
主题标引是依据一定的主题词表或主题标引规则,赋予信息资源语词标识的过程。
A2.1.2.2.掌握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的异同
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
1揭示对象、2依据的数据来源、3操作程序、4基本处理方法
两者的差异表现在:
1主题分析的角度、2转换途径、3标识、4揭示的特点
A2.1.2.3.熟悉主题标引的方式
1整体标引、2全面标引、3对口标引、4综合标引、5分析标引
A2.1.2.4.熟悉主题分析、主题概念转换的内容
定义:主题分析是根据标引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内容和特征进行分析,析出主题概念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判断信息资源具体论述与研究的对象或问题,从而确定文献主题,确定各主题之间以及构成主题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了正确恰当地进行主题分析,必须掌握主题类型和结构的分析方法,在充分把握信息资源主题对象及其构成因素的同时,根据标引转换的特点,对主题概念进行提炼和取舍,确定待标概念。;其次,需要掌握了解文献主题的结构;最后需要了解文献主题分析方法。
主题分析
分析主题类型
1单、多主题,2单元、复合主题,3主要、次要主题,4专业、非专业主题,5显性、隐性主题
分析主题结构
主题结构是指信息资源的构成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主题结构,是为了在了解主题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资源中复合主题的成分,以便在查明主题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同时,对主题概念进行提炼。
主题概念的转换
在受控主题标引的情况下,主题概念的转换通常是以一定的词表为工具,将析出的主题概念转化为规范化的主题词,即叙词,并根据检索系统的要求,对标识做出处理。使用叙词表对主题概念进行转换,包括两种基本方式,其一是直接转换,其二是分解转换。
分解转换是指分析出来的主题概念没有现成的主题词可供直接标引,需将主题概念分解成若干个简单主题概念,然后在分别用相应的主题词进行转换。
分解转换
①应进行概念分拆,避免字面分拆。
《无机药物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
②应当善于掌握分解转换的程序,按从专指到泛指进行查找。
《法医弹道学》=法医学/司法弹道学
③应当善于根据概念的含义分析出专指的分解形式。
《白族历史》=白族/民族历史
④概念分解结果不得冗余和缺损,应与被分解的概念对象相吻合。
《国际货物集装箱运输》=国际运输/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
标识的确定
标识的确定是指依据检索系统的使用需要,在完成标识转换的同时,对标引词进行必要的处理。目前国内的主题检索工具大致有两种类型,其一是计算机检索系统;其二是书本式索引或卡片式目录等手检工具。
机检词的处理
确定标题
标引词的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