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快速动眼期睡眠的特点有哪些?
答:眼球快速转动、脑电图活跃、肌电图示肌张力极低、躯干呈松弛状态、T、血流、脑耗氧量增加、HR、BP增加接近清醒状态
112.部分睡眠时相对人体有何特殊的特殊意义?
答:NREMⅣ(+Ⅲ)期:大量生长激素分泌,促进合成作用,减少蛋白分解,加速受损组织愈合REM期:与幼儿生理成熟有关,利于精力恢复梦境可减轻、缓解压力,维持情绪平衡。
113.人的睡眠时相周期有何特点?
答:(1)睡眠由几个周期组成(2)每个周期含60~120’不等的有序时相 成人平均每晚出现4~6个睡眠时相周期(3)在时相周期任一阶段醒而复睡时,均须从头开始依次经过各期.(4)大部分NREM发生在上半夜,REM睡眠多在下半夜
114.影响睡眠的因素有哪些?
答:(1)生理因素:A 年龄:睡眠的需要量与其年龄成反比,婴儿期 16 ~20h幼儿期 10 ~14h学龄前11~ 12h青少年9 ~10h成年期7 ~ 8h老年期6 ~7hB 疲劳 :适度的疲劳有助于睡眠C 昼夜节律性:节律的破坏会影响睡眠,需3 ~5天才能恢复正常D 寝前习惯:不少人睡前有例行的活动E 内分泌变化:妇女月经前期或月经期会出现嗜睡现象(2)病理因素A 疾病:许多疾病及其症状可影响睡眠B 身体不适:身体的舒适是获得休息与安睡的先决条件C 心理因素:任何强烈的情绪都可能造成失眠D 环境因素:睡眠环境的变化可以改变睡眠状况E 其它:食物、酒、兴奋剂、药物等
115.什么是失眠?
答:是睡眠形态紊乱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状态。
116.什么是发作性睡眠?
答:是一种特殊的睡眠失调,特点是控制不住的短时间的嗜睡。
117.什么是睡眠性呼吸暂停?
答: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间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可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两种类型。
118.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1)健康教育(2)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3)解除身体不适(4)尊重睡眠习惯(5)解决睡眠中的特殊问题失眠、心理障碍、发作性睡眠、睡眠型呼吸暂停、梦游、遗尿。
119.活动的意义有哪些?
答:维持呼吸、循环、消化、排泄、骨骼肌肉正常功能,维持健康,降低肥胖发生率,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
120.什么是活动受限?
答:又称制动,指身体活动力或任何一部分活动由于某些原因而受到限制。
121.引起活动受限的原因有哪些?
答:(1)生理因素 疼痛、损伤、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疾病、身体残疾、医护措施限制(2)心理因素
122.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有哪些?
答:皮肤;骨骼和肌肉组织;心血管系统:体位性低血压静脉血栓形成;呼吸系统:坠积性肺炎、二氧化碳滞留;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理社会方面。
123.影响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年龄:决定所需或能耐受活动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2)性别(3)生理因素(4)心理因素(5)环境:温度、空间
124.如何评估肌肉坚实度与力量?
答:我们可以通过机体收缩特定肌肉群的能力来评估判断肌力。肌力程度一般分为6级: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运动2级肢体可移动位置但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5级肌力正常
125.如何评估躯体活动能力?
答:一般机体的活动功能可分为5度:0度完全能独立,可自由活动
1度需要使用设备或器械(如拐杖、轮椅)2度需要他人的帮助、监护和教育3度既需要有人帮助,也需要设备和器械4度完全不能独立,不能参加活动
126.什么是全范围关节运动?
答: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对此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的运动,是维持关节可动性的有效锻炼方法。分主动性ROM、被动性ROM。
127. 什么是主动性ROM?
答:个体独立开始并完成ROM
127.什么是被动性ROM?
答:个体依靠护理人员开始并完成ROM。
127.什么是等长运动?
答:肌肉收缩而肌纤维不缩短,可增加肌肉的张力而不改变肌肉的长度。
128.什么是等张运动?
答: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即肌肉长度改变因而肢体活动,此运动可增加肌肉力量,并促进关节功能。
129.促进患者活动的 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1)健康教育(2)协助采取适当卧位(3)保持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及各关节功能位置(4)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可动性(5)进行肌肉等长运动和等张运动(6)协助户外活动
130.被动性ROM操作要点?
答:(1)让患者采取自然放松的姿势,面向操作者的方向,尽量靠近操作者。(2)应观察患者的反应。(3)依次对每个作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4)每个关节每次可有节律地作5-10次完整的ROM。(5)对急性关节炎、骨折、肌腱断裂、关节脱位等患者进行ROM时,应与医生商量,以免进一步损伤。(6)指导患者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运动。
131.肌肉锻炼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进行肌肉锻炼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肌力练习的基本原则,掌握运动量及频度,使每次练习达到肌肉适度疲劳,每次练习后有适当间歇让肌肉充分复原,一般每日或隔日练习一次。(2)肌肉练习效果与练习者的主观努力密切相关,须使病人充分理解、合作并使其掌握练习要领。要经常进行鼓励,及时显示练习效果以增强其信心。(3)肌力练习不应引起明显疼痛。疼痛常为损伤信号,且反射性地引起前角细胞抑制,妨碍肌肉收缩,无法达到练习效果。(4)强力肌力练习前后应作准备及放松运动。(5)注意肌肉等长收缩引起的升压反应及增加心血管负荷的作用。有轻度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病变时慎用肌力练习,有较严重心血管病变者忌作肌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