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最核心的内容
“辩方正位”、“体国经野”和“天人合一”亦即三个基本观念:整体观念、局域观念和自然观念
2 P.盖迪斯在《进化中的城市》中生态规划(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区域规划(城市和乡村结合在一起)
3 S`Y马塔提出“带形城市”理论,打破传统城市“块状”形态的固有模式,C佩里提出了“扩大居住城坊”的概念,即以小学、基层商店为基础来组织“社区”的邻里单位
4 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
1 多元化的趋势 2技术的不断进步 3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加强 4人文要素的重新认识
5 城市化
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农业转变为非农业,以及农村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的过程
6 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特点
1发展速度快且持续加速的趋势 2以20世纪中叶为界限,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3大城市迅速膨胀,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主要地位
7 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的初期阶段,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和高水平城市化基础上的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初期阶段:第一产业和乡村人口在经济结构中占很大比重,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阶段,因此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城市人口需较长时间才能增长到30%左右。进入中期阶段,工业化速度的加速推进,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第二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技术进步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城市人口比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就从30%左右上升到60%~70%。城市化进入到后期阶段,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人口增长模式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城市人口比重缓慢甚至出现停滞,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区域空间一体化,大城市走向郊区化甚至逆城市化
8 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第一阶段:1949——1957的正常发展时期第二阶段:1958——1965年的大起大落时期 第三阶段:1966——1978年的停滞不前时期第四阶段:1978年以来的迅速发展时期
9 容华德倡导的“田园城市”和盖迪斯的“区域规划”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城市发展和形态布局的理想方式,而两者的融合与进一步发展则初步奠定了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基础
“田园城市”的基本设想:
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模式,其绘成的城市形态图解式规划方案总平面为圆形,通路网为环形放射,由中心圆形公园直通外围有6条辐射干道,将城市划分为6个扇形地区
10 沙里宁提出“有机分散理论”是为缓解由于功能过分集中所致的各种城市问题,他建议逐步改造旧有的大都市,使之恢复合理的形态布局秩序,认为城市可以按照生命有机体一样,将不同功能用地进行有组织的分别集中和分散安排
11 戈特曼:大城市连绵区,各种规模城镇和居民 呈连续状态分布,区域空间布局的特点是 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形成密集的综合性城市群体,金融、工业、服务业、居住区以及农业用地配置专门化,整体实力强大,效益明显
12 我国当前城市形态布局的特点:
1向动态化、多样化发展 2我国一般城市建设用地总平面比较集中紧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较大,绿地空地较少 3许多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
13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域,为城市及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综合服务空间,并在空间特征上有别于城市其他地区
14 伯吉斯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模式,认为城市的中心应该是CBD,城市是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向四周发展
15 城市住区的理念:
1城市住区是人类聚居在城市化地区的居住地 2城市住区是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 3城市住区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16 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理论:
1通过交通不应穿越邻区而应成为它的边界 2邻区内道路采用尽端式或曲折蛇行的路式,以提供住区安宁 3邻区规模是以支撑一个小学为基础 4保证小学服务半径在800m以内 5邻区中心应以小学和其他服务设施,如广场等为中心
17 城市住区规划理念:1体现主体性2体现社会性3体现生态性4体现现代性
18“广场尺度”即超出110之后的视距空间才能产生广阔的感觉,构成景观的“场所感”
19 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功能系统,进行着能量固定、转化和与物质迁移、循环的过程
20救灾通道: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
21 R.卡森的《寂静的春天》 1953年美国生态学家奥杜姆出版了《生态学基础》
22 美国生态规划学家I.L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大自然的特征,充分结合自然进行设计,并创造了科学的生态设计方法
23 环境与发展是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随之而来的是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危机。
以R。卡森的 寂静的春天 (1962),罗马俱乐部(丹尼斯L.米都斯)的 增长的极限,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等的只有一个地球(1972)为代表的著作,阐述了经济学家和社会生态学家们对世界城市化,工业化与全球环境前景的担忧。
24衰退的典型类型
1物质性老化:任何房屋结构和设施都和其耐用年限,随时间推移而衰退 2功能性衰退: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规模扩大,合理的城市环境容量往往被突破,从而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转,整体机能下降 3结构性衰退:随着城市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要求城市功能结构和布局随之变化,但由于城市发展惯性的作用,原有的城市结构往往难以适应发展变化要求,城市内部组织系统的变化调适滞后于发展变化
25 简。雅柯市1961年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26 现阶段中国旧城更新改建的本质内涵
中国现阶段旧城更新改建的实质就是基于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进行全方位深刻变革这一宏观背景下的物质空间和人文空间的大变动和重新建构,它不仅面临着过去大量存在的物质性老化问题,而且更交织着结构性喝功能性衰退,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传统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继承和保护问题。从深层意义上,城市更新改建后被看作是整个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应面向提高城市活力,推进社会进步这一更长远全局性目标。其总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城市功能,达到城市结构调整,改善城市环境,更新物质设施,促进城市文明
27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等级:
1快速路:主要服务于机动车中长距离的出行,满足车辆快速行驶的要求。 2主干路:担负着联系城市用地组团之间,各区域之间、大型交通集散点之间和对外交通节点的联络 3次干路:起到了分散主干路交通的功能,是联系主干路的辅助性干道,也是分布在城市各区域内的地方性干道 4支路:是地区性服务的道路,一般与主干路没有直接的连接。
一般而言,道路等级越高就越多承担“连通”的功能,等级越低就承担越多的“到达”功能
28 城市道路网的空间布局
1方格网式:规则整齐 2环形放射式:多见于欧洲广场组织,道路规划的城市 3自由式:呈不规则状布置 4混合式:以上三种形式综合
29 大城市面临的问题
1密集的中心区严重恶化了城市环境 2城市用地无节制蔓延大量吞食周围的绿色空间,造成城市生态失衡 3污染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4城市交通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5住宅质量低下,居住紧张,环境恶劣,豪宅与贫民窟并存是所有大城市都遇到的难题 6随着城市不断扩展,某些城市综合抗灾能力逐渐减弱
30 区域整合思想
这一思想是从环境建设规则角度提出的,上溯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他试图结合城市与乡村居住环境的优点解决城市及整个社会问题,盖迪斯进一步看到城市与城市以及城市与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提出区域学说和区域规划思想,芒福德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学说提出了区域整合理论
31 城市规划的实质
1是一项政府职能 2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管理手段 3是量大面广的社会实践活动 4是一门科学 5是一门空间艺术
32 建设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则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则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