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学联考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引导个体的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D )
A内驱力B需要C期望D诱因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彪勒B马斯洛C华生D皮亚杰
3.属于知觉特性的是(B )
A启动性B选择性 C概括性 D间接性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B)
A长度B效度C.相关度D重复度
5.不属于动机功能的是(C )
A选择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指向功能
6、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D)
A能记住概念的定义B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C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DABC都对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D)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8.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B)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B A.1798B.1879 C.1789 D.1897
9.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B)。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10.有预定目的,又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11.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B)关系。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对数比关系
12.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B)。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
13.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C)、提取。
A识记 B回忆 C保持 D再认
14.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个组块
A.7±2 B. 5±2 C.8±2 D 6±2
15.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B)。
A概括性 B间接性 C合理性 D整体性
16.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B)。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17.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C)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D加德纳
18.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A)。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 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19.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B)。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0.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他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C)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A.10 B.12 C.16 D.24
21.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D)。
A发现法B讲解法C示范法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方法。
22.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D)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23.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A)
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
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24.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A)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25.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A)
A专断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无法确定。
26.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C)
A最新的内容;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D事例或案例
27.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托尔曼D斯金纳
28.下列关于心理过程的理解,正确的是:(A )
A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过程。
B心理过程表现在人的物质活动中,但不表现在人的交往活动。
C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彼此独立的关系。
D情感是心理过程的基础。
29.下列关于儿童识记特点的认识,正确的是:(C)
A由于儿童生活经验缺乏,一般是机械识记效果好于意识识记
B儿童成长过程中,先是机械识记,当意义识记成长以后,机械识记便开始退化。
C儿童识记是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识记为主转化
D识记发展过程是先天设定的,教育所起的作用不大
30.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表现为:(A )
A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B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小学高年级时就已经达到最高水平
C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有阶段性,教育是不起作用的。
D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主要是抽象思维,教学中的具体实例越多越好。
31.儿童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发展的特点:(C )
A低年级儿童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
B小学儿童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一般很稳定
C小学儿童意志行动的决策与他们的兴趣爱好、教师或家长的态度联系着
D小学儿童在解决动机冲突时,已经能够根据抽象原则进行解决
32.强调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派是:(C)
A 机能主义学派 B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33.以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善于关往,但不求甚解、交情浅薄、缺乏耐心和毅力为特征的气质是:(A)
A多血质 B 胆汁质 C粘液质 D 抑郁质
34.测量内隐记忆常用的方法是:(D)
A 再认 B模糊字辨认 C词干补笔 D B+C
35.写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 B )
A表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36.流体智力主要受下列那种因素的影响:( A )
A个人的禀赋 B后天的学习 C遗传 DA+B
37人脑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 C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记忆
38.测量外显记忆常用的方法是:( A )
A再认 B模糊字辨认 C词干补笔 DA+C
39.投射测验主要用来研究:( D )
A智力 B观察力 C思维 D人格
40.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称为:( D )
A二因素理论 B层次结构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 D智力三元论
41.以下现象中,哪一项涉及到了感觉适应现象: ( A )
A游泳池的水刚开始显得很凉
B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
C你更喜欢丝绸而非天鹅绒的感觉
D刺激屏幕上呈现10毫秒以至你感觉不到
42.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是:( D)
A格式塔心理学 B心理分析 C构造主义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43.在电击实验中,电流刺激强度略增加,人感觉到的疼痛却增加很多,这种现象符合 定律关于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关系的论述。(C )
A对数 B线性 C乘方 D反比
44.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反映了注意的哪种功能?(D )
A调节 B维持 C集中性 D选择
45.在下列测验中,能计算出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量表智商的是:(C)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C韦克斯勒量表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46.以下能够测定16种人格特质的量表是:( A)
A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B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艾森克人格问卷
47.心理现象可分为(B)和人格两大类。
A性格 B心理过程 C情绪情感 D需要
48.属于外部感觉的是:(A)。
A味觉 B运动觉 C平衡觉 D机体觉
49.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是这样的: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下列各项中,引起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刺激物是:(D)。
A口水 B铃声 C食物 D灯光
50.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
A遗传力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B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
C环境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D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51.以下哪一概念不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C)。
A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B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C操作性条件性反射D动力定型
52.皮亚杰的认知研究所采用的临床技术实际上是一种(A)。
A观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实验法
53.不能够反映注意分配的是(B)。
A边听讲边做笔记 B自言自语 C边吃完饭边看书D自拉自唱
54.以下对需要论述错误的一项是(B)。
A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B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C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D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55.个体早期的想象大部分是(B)。
A幻想 B无意想象 C有意想象 D空想
56.很多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而(B)则难于适应,因为它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A嗅觉B痛觉C触觉D味觉
57.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A)。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58.韦伯定律是指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就是ΔI∕I=K。其中ΔI是:(B)。
A原来的刺激强度B差别阈限C韦伯常数D绝对阈限
59.以下对思维理解正确的是:(D)。
A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B思维不能对未直接感知的客观事物进行反映
C思维不能对没有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D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60.小脑不能够(D)。
A维持身体平衡B调节肌肉紧张度C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D整合情绪体验
61.白炽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明亮的灯泡的形状,对这一现象是:(B)。
A感觉对比B视觉后象C联觉D感觉适应
62.关于注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B注意可以反映事物和事物的属性。
C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
D注意能使心理活动指向某一个对象同时离开其它对象。
63.暖色的东西看上去显得大,有视觉膨胀的作用,这是感觉的(C)现象。
A彩色对比B感觉适应C联觉D感觉后象
64.下面关于情绪理论正确的一项是:(B)
A詹姆斯和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强调情绪与外界环境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时的作用。
B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C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过程起决定作用。
D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65.下面对动机论述正确的一项是(A)。
A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B动机可以直接地观察,观察不到的可根据个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加以推断。
C需要是在动机的基础上产生的。
D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也可由相同的或相似的动机引起。但总的来说,动机和行为的效果总是趋于一致的。
66.斯金纳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候,提出了(C)。
A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B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C操作性条件性反射D动力定型
67.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的 (B ) 能力占优势。
A情绪的表达和识别B言语C音乐D美术
68.在各种感觉适应的现象中,(B)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A光适应B暗适应C嗅觉的适应D痛觉的适应
69.(A)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A冯特B费希纳C韦伯D艾宾浩斯
70.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下面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
A心境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几小时,长的可到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B心境是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
C应激可以提高人的自我防御能力,对人的身体肯定有好处。
D激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71.听觉的适宜刺激在: ( C)。
A<20赫兹B>20000赫兹C20~20000赫兹D200~20000赫兹
72.以下关于心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
A冯特、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代表。B弗洛伊德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皮亚杰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D华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73.情绪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这是指情绪的(B)功能。
A适应功能B动机功能C组织功能D信号功能
二、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个体心理现象分可为 心理过程 和 个性心理特征 两个方面。
2.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 调查法 和个案研究法。
3.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适当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 自然实验法 。
4.表象是指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形象性、概括性、模糊片断性 的特点。
5.费希纳定律是指在中等刺激范围内,心理量 和物理量 的对数值呈正比。
6.韦伯定律是指在中等刺激范围内, 差别感觉阈限 和 原刺激量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7.差别感受性的大小是由差别感觉阈限 的大小来度量的, 两者成 反比 的关系。
8,脑干主要由( 延脑 )、( 脑桥 )、( 中脑 )和网状结构所组成。
9.注意可以分为 无意注意 和 有意注意 。
10.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 编码 、 存储 、 提取的过程。
11.实验中,识记一定的材料后休息比识记材料后从事其它学习活动,回忆的效果好,这一事实说明,遗忘可能是由于 干扰 造成的。
12.智商是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客观指标,按其计算方法的不同,它可分为 比率 智商和 离差 智商。
13.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的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 高原现象 。
14.智力三元论认为,完整的智力理论包括三个亚理论,分别是 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情境亚理论、 智力认知亚理论 。
15.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前摄抑制 。
16.现代科学表明:脑 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 的机能。
17.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来的解释心理、意识和行为的一种独特的观点,亦称为精神分析学派。
18.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表象的过程。
19.按照性格结构中认知、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哪种占优势,可以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0.双趋冲突是指,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时而产生的冲突。
21.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 发展水平的差异 、表现早晚的差异 、结构差异 。
22.再认 或再现 是从记忆系统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也是记忆的最终目的。
23.心理学是研究( 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4.( 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将(实验 )法引入心理学研究之中,进行心理实验,促进了心理学的科学化进程。
25.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研究方法是( 实验内省法)。
26.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科学,研究对象应该是( 行为),研究方法是( 客观研究方法)。
27.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刺激)、( 传递信息)和( 整合信息)。
28.反射主要有:( 无条件反射)和( 条件反射)两种。其中,( 无条件反射)是指与生俱来的不学而会的反射,而( 条件反射)是有一定条件下,经训练而获得的反射。
29.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越大,则感受性越低,(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高。
30.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喜欢用红色的笔来作记号,其理论根据是知觉的(选择性 )特征。
31.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有:( 颜色恒常 )、( 大小恒常 )、( 亮度恒常 )和( 形状恒常 )几种。形状知觉是个体对(个体对物体各部分排列组合)的反映。
32.根据记忆时间的长短不同,可以将记忆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3.凡是与活动目的任务直接联系的识记就是(有意识记 ),凡是没有直接的活动目的与任务的活动就是( 无意识记 )。
34.凡是通过( 理解材料意义 )方式进行的识记就是意义识记,凡是通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方式进行的识记就是机械识记。
35.在“消退说”者看来,记忆完成后之所以会有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 强化) 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36.“干扰说”认为,记忆中之所以存在遗忘,是因为记忆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抑制:( 前摄抑制)和( 倒摄抑制)。
37.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规律的( 概括的 )、( 间接的 )的反映。
38.作为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思维具有与其它心理活动过程不同的特点:( 概括性 )和( 间接性 )。
39.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整体属性分解为部分的心理活动是( 分析 )而把事物的各部分组合在一起来进行认识的思维过程是( 综合 )。
40.比较就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的( 异同 )的过程。
41.概念是思维的( 基本形式 )。
42.个体掌握的概念主要有( 日常概念 )和( 科学概念 )两种方式。其中(日常概念 )是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典型方式,而( 科学概念 )是学龄儿童掌握概念的典型方式。
43.创造想象是指( 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 )而在头脑中独立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而再造想象是( 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 )而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44.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结构包括(表层结构 )和( 深层结构 )两方面。其中,(表层结构 )是句子的语法结构,而( 深层结构 )是句子的意义结构。
45.外部言语主要有:( 口头言语 )和( 书面言语 )两大类。
46.书面言语具有与口头言语不同的特点,即:( 随意性 )、( 开展性 )和 计划性 )。
4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指向 )和(集中 )。
76.注意的主要功能有:( 选择 )、( 保持 )和( 调节和监督 )。
48.注意状态下,个体的外部表现主要有:( 适应性动作 )、(无关动作停止 )和( 呼吸运动的变化 )等。
49.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 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的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 )之间的关系。
50.情绪情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信号功能 )、(调节功能 )。
51.表情是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在有机体身上,表情主要有:( 面部表情 )、( 言语表情 )和( 动作表情 )。
52.人的情绪状态主要有:( 心境 )、( 激情 )、( 应激 )。
53.人的高级社会情感主要有:( 道德感 )、( 理智感 )、( 美感 )。
三、名词解释
1.知觉: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2.知觉的恒常性: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3.程序记忆: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罗夏克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医学罗夏克于1921年设计的,共包括十张墨渍卡片,五张彩色的,五张黑白的,用于测试语言反应、情绪和动作。
5.诱因:凡是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
6.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活动过程。
7.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8.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9:观察: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0.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指不需要意识或不需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11.个案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
12.第二信号系统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13、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14.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15.概念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
16.常模: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
17.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进行的想象。
18.动机: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19.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20.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包括感觉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常见的几种心理冲突或动机冲突形式。
(1)双趋冲突: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
(2)双避冲突: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
(3)趋避冲突: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
2.什么是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如何解释系列位置效应?
答:在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回忆时,最先呈现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其次是最后呈现的内容,记忆效果最差的是中间内容,这种在回忆系列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这种系列位置效应是由于学习内容间的干扰造成的。最前和最后部分的内容回忆效果好,是由于只受到其中一种抑制。
3.简述动机的归因理论。
答: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来寻求行为的内在因素,这称为归因。海德指现人们在成功和失败时喜欢对结果进行归因。归因分为两种:内因和外因。韦纳系统提出动机的归因理论,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求,归因会使人们对下一次的行为结果产生预期,从而影响下一步的行为。
4.什么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理解性有何意义?
答:知觉的理解性是知觉的特性之一,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作用:(1)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2)理解有助于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3)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的预测。
5.简述情绪的“认识-评估”学说。
答: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情绪的“认识-评估”学说。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或“无关”。如果是“有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接近刺激物;如果是“有害”,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躲避刺激物;如果是“无关”,人们就予以忽视。
6.试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的异同。
答:过滤器理论(单通道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外面,完全消失。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知识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8.在日常生活中,可采用哪些方法、活动来维持人的有意注意?
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第二,合理组织活动。第三,培养间接兴趣。第四,排除干扰。
1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人的知觉特点、定势、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动机、个性差异。
11.说明情绪、情感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答:首先,情绪、情感具有信号功能;其次,对行为具有调节功能;第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身体健康。
12.试述斯腾伯格智力三元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
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的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其响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用语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和知识获得成分(指获得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作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
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统称为情境智力。
智力经验亚理论,提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总之,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
1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底,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只要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才会出现高级层次的需要。当然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矛盾的。
14.试说明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都会降低工作效率。
15.简述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认知—评价理论。
答:(1)认知-评价理论既说明了情绪产生的根源又说明了情绪的功能,为情绪在心理现象中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地位。
(2)很好地解释了婴儿情绪产生和功能,具有创新性。
(3)认知—评价理论对情绪与认知的联系缺乏具体的论证和阐述。
16.试述大脑皮层几个主要的语言区及其语言功能。
(1)运动性语言中枢:主要负责言语表达。
(2)听觉性语言中枢:主要负责理解别人说的话。
(3)视觉性语言中枢:主要负责阅读。
(4)书写中枢:主要负责书写。
17.简要评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答: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华生。主要观点有: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的方法,主张用实验法。
18.谈谈你对思维定势的认识?
一方面,人们在解决一些常规问题时常常利用定势,可以加速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在解决一些新问题时,定势却会使问题解决出现困难,这种消极影响突出地体现在“功能固定”上。
19. 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由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五、论述题
1.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情绪、情感具有信号功能;
其次,对行为具有调节功能;
第三,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促进身体健康。
2.怎样复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答:在记忆的时候应该:组织有效的复习,如要及时复习、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如记笔记、记卡片等;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的卫生,例如不会过度的饮酒;在回忆的时候,经常利用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以及因果律进行联想;双重提取;与干扰作斗争;在回忆的时候经常采用暗示回忆和再认,这样也有助于回忆能力的提高。
3、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刺激物的特点
(2)关注学生的状态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加强目的性教育
(2)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4.什么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对于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有什么启发意义?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只要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才会出现高级层次的需要。当然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矛盾的。
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要尽可能地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其次要看到高层次需要对低层次需要的调控作用。第三,注意以自我实现的需要调动工作积极性。
5.简述加德纳(Gardner)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你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多元智力理论的?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具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
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对我国的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6.比较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不同。
1、保持时间不同
2、记忆的容量不同
7.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1、利用学生过去的经验
2、多用变式
3、准确运用词语
4、科学定义
8.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3、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9.根据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
能力与知识是有区别的
1、所属的范畴不同
2、生理机制不同
3、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
4、迁移的范围不同
5、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10.结合实际阐述意志行动及其特点。
意志行动是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
特点有:
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