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国防
第一节国防概述
(1)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3) 国防的目的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4) 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奇偶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
(5) 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6) 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和抵御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7)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种国际行为;
3.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总的来说,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在于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
(8) 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1.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国防是国家独立的前提;
3.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9)国防的历史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科技的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国防体制
(1) 国防体制是国家为进行国防建设和斗争而确定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的总称。
(2) 国防领导体制是国家(或政党)领导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的组织体系,是对国防建设和斗争全局性、宏观性问题进行谋划、决策、指挥、协调的领导体系。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4) 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5)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6) 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世纪即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中央军委之下设有解放军总部机关。
(7) 目前世界各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一般采取以军队为主体多种武装组织相结合的形式。中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构成。
(8)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武装力量的主体。人民解放军有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
(9) 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军区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
(10) 目前,海军下辖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和海军航空兵部。
(11) 武警部队根据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宗旨、原则,按照区条令、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武警部队的特点进行建设,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享受人民解放军的同等待遇。
(12) 武装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
(13)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力量,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
(14)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它是国家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
(15) 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1.武装力量动员;2.国民经济动员;3.人民防空动员;4.国防交通动员;5政治动员;
(16) 我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
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
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
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第四节中国国防法规
(1) 国防法规的特性:
1. 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 公开程度的有限性;
3. 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4. 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2) 我国的国防法规4个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3) 公民的国防义务: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支持国防建设。
(4) 《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2001年8月30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
第二节精确制导技术
一 精确制导技术概述
㈠ 精确制导技术的基本概念
制导:即自动控制和导引飞行器,按照预先确定的飞行路线(或弹道)准确到达目标的过程。
精确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共计目标的军用技术。
㈡制导方式
⒈ 寻的制导
最大特点:精度非常高;
局限:作用距离较近(因而多用于末制导);
⑴ 主动寻的制导
特点:“发射后不用管”;
⑵ 被动寻的制导
特点:弹上设备简单,不必向目标发射任何信号,但要依靠目标辐射能量(由弹上导引装置接收)才能工作;
⑶ 半主动寻的制导
特点:弹上设备简单,但需要弹外设备连续不断地工作。
⒉ 自主式制导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攻击固定目标。
分类:惯性制导、匹配制导。
⒊遥控制导
⒋卫星定位制导
5.复合制导
二、精确制导武器
㈠精确制导武器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特点:命中精度高、作战效能高
㈡ 导弹
概念: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并能控制其飞机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毁目标的武器。
分类:巡航导弹、空空导弹、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
㈢制导弹药
三、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㈠增强打击效果
1. 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
2. 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 研制新型战斗部
㈡扩大打击范围
1. 增大武器射程
2. 填补火力空白
㈢提高突防能力
1. 采用隐身技术
2. 提高飞行速度
3. 调整飞行弹道,增加隐蔽措施
㈢ 改善通用程度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 信息化战争的含义
(一)信息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因素
信息概念:所谓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以及这种状态和方式的含义及效用。
(二)信息化是信息化战争的根本标志
信息化概念: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不断渗透到社会,军事的各个领域,并达到一定程度后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活动和军事活动的整体特征和状态。
(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主体类型
信息化战争概念: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技术支配整个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以信息攻防为主要作战方式,在核威慑条件下,全方位进行的立体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时代战争的主体类型。
起核心作用的军事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军事航天技术。
二. 信息化战争的萌芽与形成
(一)信息化战争孕育阶段:时间为20世纪60至80年代;
(二)信息化战争萌芽阶段: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
(三)信息化战争初始阶段:时间是20世纪末至今。
三.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
(一)信息战
(二)网络中心战
(三)电子战
(四)心理战
(五)舆论战
(六)精确战
(七)太空战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一)作战空间多维化
1. 外层空间战场空间
2. 电磁战场空间
3. 网络战场空间
4. 心理战场空间
(二)作战行动一体化
1. 作战力量一体化
2. 作战指挥一体化
3. 作战手段一体化
4. 综合保障一体化
(三)作战环节精确化
(四)战场机动快速化
1. 作战指挥快
2. 部队机动快
3. 打击速度快
(五)作战方式非接触
1. 远距离攻击
2. 隐身攻击
3. 无人攻击
4. 信息攻击
二.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一)战争内涵扩大
(二)实现智能化
(三)谋取全谱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