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考研书籍笔记
一.基本介绍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依照法律法规,对纳税人包括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单位和自然人强制无偿征收,纳税人依法纳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商品的需要。税收制度税收管理要遵循公平,效率适度和法治原则。
税收的第一功能是筹集国家财政收入,这是任何国家形态下的共同功能。税收的第二功能是参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主要表现在:国家利用税收杠杆来调节收入分配,来平衡或缓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别以及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别,借此来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国家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的供给,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完善的税收制度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宽税基,低税率,小成本,简手续,严征管,重处罚。宽税基是指从税源上看,该缴税的纳税人不漏户,应税收入不漏征,不漏管。低税率,主要指主要税类,税种,税目的税率要低一些。小成本主要指税收管理的成本要低,税收管理要讲成本,讲核算。
二.社会公共需求与公共商品
市场经济的优势:市场经济能使劳动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是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的不足:市场经济无
法消除垄断,市场经济无法消除外部因素,存在市场的外部性,市场经济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商品的需求。
政府失效的原因:
1.理性预期
2.政府政策奏效的一个隐含前提 政府是完全“大公无私”的组织,实际上并非如此。
3.政府往往为一些有影响的特殊利益集团所左右。
4.政府难以得到全面准确的经济信息。
5.提高政府效率存在着内在的障碍,官僚主义和政府效率低下已成为世界的通病。
6.政府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相矛盾,各种政策的作用相抵消。
政府通过经济法令来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界定和维护财产权,人身权,克服外部性,对企业和私人微观行为进行管制,承担公共部门和公共产业的资源配置。
公共商品的特点:
1.无敌对性,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许多人可以同时消费,某人消费后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数量。
2.无排他性,不可能活必须花费巨大成本才能将公共商品的利益分配给某些特定的个人,因而,每个人不管他是否为公共商品的生产付出了代价,都会因为公共商品的生产而获益。
公共需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为实现国家和政府的正常运转的,正常合理,最低的财力需要,如行政,国防,外交,公检法等部门运转及贫困地区补助的需要
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长期性,基础性的产品劳务,如基础科研,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卫生保障等
3.提供社会稳定的相关产品和劳务,如社会保障,社会救济,价格补贴等。
政府收入: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我国税收流失严重的原因:
1.税收征管能力较差,国税流失严重
2.对于非税收收入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乱支滥用的情况严重存在
3.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4.思想观念存在问题。
三.税收规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和确定税收规模应遵循的原则:
1.税收规模的增长应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税收增长不能超过税源增长
2.不能因国家的税收规模而降低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3.不能因国家的税收规模危害厂商企业和居民生产经营和在投资的积极性
4.不能因国家的税收规模危害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
决定税收规模的主要因素:
1.经济总量的大小
2.政府经常性支出的规模
3.政府资本性支出的规模
3.适度的社会公共需求。
政府职能定位遵循的基本原则:
1.政企分开,政府的职能与企业的功能分开,政府做政府的事情,企业做企业的事情,政府不得直接经营,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
2.政社分开
3.精兵简政,减少各级政府机构人员,减少各级政府机构。
四.税收能力与税收预测
税收能力是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税收储量。税收能力是一个税收潜在能力的概念,它描述的是可征税能力。税收能力由两个因素决定:
1.经济发达程度,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约高,税收能力越高
2.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程度,国民收入分配越是不均衡,一定的国民收入蕴涵的可征税收入约多。
税收预测的步骤:
1.确定预测目标和预测精度
2.确定税收与影响变量在理论上的关系
3.收集处理数据
4.建立预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5.进行预测,预测值可以是点估计,也可以是区间估计。
税收预测的基本方法:
1.简单趋势外推法
2.移动平均法
3.指数平滑法
4.季节比率法
5.一元回归
6.二元回归和多元回归预测法。
五.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又称征税对象或课税客体。课税对象是区别征税与不征税的主要界限,是设置不同税种的主要依据。我国现阶段税制的课税对象主要是商品及劳务,法人及自然人所得,此外还包括财产和矿藏等自然资源,以及用于投资和消费方面的特定支出等。
在生产阶段,可以作为课税对象的主要是商品或劳务活动的数额,适用税种主要是增值税,产品税等流转税。在流通阶段,可以作为课税对象的主要交换过程实现的商品销售收入或扣除物耗部分的销售增值额,适用的税种为营业税,增值税。在分配阶段,由于可以作为征税对象的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所以,主要适用税种是个人所得税或法人所得税。在消费阶段,可以作为征税对象的是消费之出。
六.纳税人与征税人
纳税人的权利:
1.人身自由权
2.人格尊严权
3.隐私,机密权
4.信息公告和资料知悉权
5.法定最低限额纳税权
6.税收减免申请权
7.礼遇帮助权
8.税法使用的公正权
9.争诉抗辩权
10.委托代理权1
1.税务行使复议和诉讼权1
2.依法可以享有的其他权利。
征税人的权利:
1.税收执法的相对独立权
2.税务管理权
3.税收征收权
4.税务检查权
5.税务处罚权
6.税务检控权
7.适度民事司法权和轻微刑事司法权。
征税人的义务:
1.依法行使税务管理权,维持国家税收利益
2.维护纳税人和法权益
3.正确执法
4.纠正错误和依法赔偿损失
5.行政复议
6.应诉。
七.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一个国家根据其经济条件和财政需求,分别主次设置若干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种,以及所形成的税收收入的总体结构。税收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
1.在一定的税收制度下,形成收入结构的各税种的组合即税种结构,亦称税制结构
2.以税负形式表达的实际达到的一定税收收入结构,亦称税负结构。
我国税收结构优化:
1.结合价格体系的调整,调整税源结构
2.提高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
3.全面推行增值税,在普遍课征增值税的基础上,课征消费税
4.完善其他税种
5.提高共享税收如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减少共享税税种的数量。
八.税收制度
影响税收制度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3.税收征收管理能力
4.必须考虑世界税收制度的发展。
税收制度分类:
1.单一税制
2.复合税制(1)以财产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2)以销售税为主体的税制(3)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制(4)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
税收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税制改革既要保证财政收入,又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2.税制改革要有利于公平竞争
3.税制改革要与其他经济政策协调配合
4.税制改革要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5.税制改革要有利于物价的稳定。
世界各国大的税制改革:
1.社会保障税的普遍才用
2.增值税作为消费税的一种形式,被许多国家使用
3.为消除对股息的重复课税,估算制度,股息扣除和双轨税率制度被引进
4.个人所得税税率和公司所得税率税率降低,取消各种税收优惠,扩大税基。
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
1.社会经济发展对税收制度提出的要求(1)税收应促进技术创新,推进科教兴国(2)应采取积极税收政策,扩大内需(3)经济体制转型也对税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4)税收制度本身还需要完善
2.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1)应深化税收的调控作用(2)总体税负应做到不加不减(3)规范政府的收入形式(4)税收制度的设计要科学,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5)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
3.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