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真题解析】

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题
一、试论述永恒主义课程观。
1.永恒主义的代表人物
美国的赫钦斯、艾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法国人阿兰,马里丹等
2.永恒主义的主要观点
1)永恒主义的教育本质观和教育目的观
人性是不变的,所以教育的本质也是不变的
人性是不变的,所以教育的目的也是不变的
教育目的分两级:培养人性和塑造人;传授特定区域的文化遗产
2)永恒主义的教育目标观
教育的作用就是完善人性,发展理性,训练理智。(3)永恒主义主张培养杰出的知识分子和领导人(4)永恒主义的生活预备论(5)永恒主义的教育内容观(6)永恒主义的教育途径观(7)永恒主义的职业观
3.永恒主义的课程观
1)主张把学科划分等级与层次(2)划分“一般教育”和“英才教育”(3)精选名著编制课程(4)名著以讨论的方式实施(5)呼唤“古代智者型”教师(6)教师居于教学活动的中心
4.永恒主义课程观的评价
1)历史功绩
充分挖掘和认识了名著教材的人文价值
避免了科学主义、适用主义的一些弊端
2)主要缺陷
复古主义倾向严重
与民主主义的教育相背离
与现代生活的隔阂
教学方法方面的保守落后
二、简要阐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识记: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和方法;学科领域的普遍原理与概念。其心理过程是记忆。
领会:三种形式:转换;解释;推断。基本的理解水平。
运用:较高水平的理解
分析:分解并理解各个部分的关系,包括部分的鉴别,分析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其中组织原理
综合:包括进行独特的交流,制订计划或者操作步骤,推导出一套抽象的关系。
评价
2.情感领域
接受: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现象或者刺激。
反应:学生不仅注意,而且主动参与,作出反应。
价值判断:学生确信某一事务、想象或者行为是有价值的
组织:把价值观您组成一个系统,并建立起来联系。树立起那些起支配作用的普遍的价值观。
品格形成:价值或者价值体系的内化
3.动作技能
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行为、适应、创作
4.基本特征
层级结构;通过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超越学科内容
5.贡献、局限
1)贡献: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框架;创造性地处理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以心理学为基础;超越既有心理学基础,提出与自己分类心理学假设相适应的具有整合性的心理学观点
2)局限性:人为划分为三个阶段;
未充分贯彻逻辑的一致性;如知识、分析目标是按照信息形式划分的,而评价是按照评价标准划分的
目标之间的界限模糊;分析与理解,分析与评价
质疑层级性;
超学科性受到认知科学的挑战。
三、试阐述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1.含义
是指教学要按照一定逻辑系统,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依据
循序渐进原则是科学知识逻辑联系和学生发展顺序决定的。
3.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1)按照教学内容系统性进行教学 (2)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讲授的内容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4)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习惯(5)教学中要处理好“渐进”和“骤进”的关系(6)把握重点、难点
四、试论述建构主义课程与教学观。
1当代建构主义课程观
1)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构建着关于课程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3)学习是在具体社会情景中进行的。(4)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也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5)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理解的标准。
2.当代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1)支架式教学模式
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2)抛锚式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3)随机进入教学
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教学-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3.对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评价
1)历史功绩
转变研究视角,揭示了学习发生的微观机制
从认识论的高度揭示了学习的建构性原则,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
揭示了学习的动态性和无限性,把学习看作一个不断建构和永恒发展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结构主义学习理论向纵深化发展的结构,代表结构主义向后结构构主义逻辑发展进程与转向。
2)历史局限性
过于强调相对性,容易走向相对主义
从微观学习过程来建构一个宏观学习过程,试图消除认知中的内外因素的区分,努力将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带来理论的模糊性;
现代的建构主义对课程实施要求很高,有些很难实现。
五、评述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的产生:
前人的贡献:巴比特和查特斯的研究;杜威的研究;
八年研究计划(1934-1942)
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1)论证了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者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2)解决了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哲学;学习心理学提供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
3)规定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
2.提供哪些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1)选择学习经验的5个原则
学生必须具有使他们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2)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特征
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
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
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
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学习经验?
1)准则
连续性原则:直线式重申主要课程要素
顺序性原则:后一个经验建立前一个经验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做深入的探讨。
整合性原则:课程经验的横向关系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确立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的情境、设计评价的手段、利用评价的结果
5.泰勒原理的意义
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把评价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6.缺陷
目标太过于科学化
课程的直线编排过于教条
六、谈谈你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认识
课堂教学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现代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1.含义:是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大致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教学进度,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分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
2.优点和不足
1)优点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3)缺点
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容易导致注入式教学
限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
1)全班上课
特点:教师同时面对全体学生施教;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各种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教师讲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来源,学生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的情感、态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
2)班内分组教学
其特点是:在全班上课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保留班级,教师作用,教学系统化和计划性依然保留。小组不是永久性的,而是临时性的,主要视为学习活动服务的;小组人数不定;
分组的前提:要有科学依据;足够的教师配备
3)班内个别教学
优点:培养自我教育的态度和习惯;
缺点: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无法不断直接指导每个学生。
七、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本质的“特殊认识说”
(一)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
1.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都是以实践为认识目的、基础与检验标准;3.都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在改造客世界的时候,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二)其特殊性表现在:
1、教学过程是个体认识,不同于人类历史的总认识
2、教学的个体认识过程不同于其他的个体认识
(三)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征在于:
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和教育性
(四)教学过程不同科研过程
1)指导与独立(2)继承与创新(3)育人与探索
八、论述启发性原则。
1.含义
启发式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原则提出的依据
1)启发式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启发式原则符合我国教学目的的要求
3.贯彻启发式原则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引导学生学会思维。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