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笔记讲义】

《中国文化要略》的笔记(9)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第九章 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官吏制度)构成中国封建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制度
  2. 中国科举制度的特点:
  (1) 它是教育进行和结束阶段选拔的人才的一个手段,因而也是古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始至终与教育密不可分
  (2) 它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并不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是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程度,或者说主要不是看重干才,而是看重文才。
  (3) 它所构成的价值体系,只是教人获取功名利禄,充当黄的工具和奴仆。
  (4) 它所造成的社会结构是官贵民轻,从而形成一个官吏社会。
  3. 察举:就是由公卿、列候和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员经过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由朝廷授予他们官职。
  4. 征辟:就是由皇帝和官府直接聘请有名望的人来做官。
  5. 策问:被察举的人,朝廷有时也要进行考试,方法是由皇帝提出政治或经义方面的问题
  6.(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
  7. 九品中正制:将被选者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由朝廷任命的“中正官”通过品评,然后按等录用。
  8. 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
  9. 常科:就是每年举行的考试。
  10. 制科:是皇帝临时设立科目,也叫“特科”,其内容也相当庞杂,是朝廷特选人才的一种办法。
  11. 生徒:参加常科考试的考生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中央及地方学校的学生,称为“生徒”。
  12. 乡贡:不在学校的读书人,可以向所在的州、县官府报考,经州县考试合格后到京城参加考试,这些人称为“乡贡”。
  13. 三舍法:就是把国子监的学生分为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三个等级。
  14.(宋太祖)建立了殿试制度。
  15. 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院试、乡试、会试。
  16. 恩科:朝廷为了延揽人才,常在皇帝即位或其他国家大典时特别增加一次考试。
  17. 科举制度的流弊:
  唐:(1) 使一般读书人养成侥幸进取的心理,认为只要一登龙门,便可身价百倍,因而寻章摘句,死记硬背,并不在实际本领上下功夫
  (2) 全国举子甚多,而录取的名额又十分有限,考中实在不易,与试举子们不得不找靠山,行贿赂,通观节,走后门,费尽心机,不择手段。比较正直的人往往屡试不中。
  明清:(1) 明清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其流弊更甚于前代。八股文形式死板,束缚思想,不能发挥一个人的真正才智;
  (1) 明清科举考试益发腐败,考官和考生试场作弊层出不穷;
  (2) 即使是殿试,皇帝有时也胡乱取士,并不真正按确定的标准。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