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2026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复习指导】

2014金融硕士:案例分析——通货膨胀与保值贴补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通货膨胀率很高时,实际利率将远远低于名义利率。由于人们往往关心的是实际利率,因此若名义利率不能随通货膨胀率进行相应的调整,人们储蓄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比如在1988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85%,而当时银行存款的利率远远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在1988年的前三个季度,居民在银行的储蓄不仅没给存款者带来收入,就连本金的实际购买力也在日益下降。老百姓的反应就是到银行排队取款,然后抢购,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因此就发生了1988年夏天银行挤兑和抢购之风,银行存款急剧减少。
 
  中国的银行系统对三年定期存款的保值率(%
 
  季度年利率通货膨胀补贴率总名义利率
 
  19884 971 728 1699
 
  19891 1314 1271 2585
 
  19892 1314 1259 2573
 
  19893 1314 1364 2678
 
  19894 1314 836 2150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0)》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的银行系统于1988年第四季度推出了保值存款,将名义利率大幅度提高,并对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表A给出了1988年第四季度到1989年第四季度中国的银行系统三年保值存款的年利率、保值贴补率和总名义利率,其中总名义利率等于年利率和通货膨胀补贴之和。保值贴补措施使得存款实际利率重新恢复到正数水平。以1989年第四季度到期的三年定期存款为例,从1988910(开始实行保值贴补政策的时间)到存款人取款这段时间内的总名义利率为215%,而这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率,如果按照1989年的全国商品零售物价上涨率来计算的话,仅为178%,因此实际利率为37%。实际利率的上升使存款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他们又开始把钱存入银行,使存款下滑的局面很快得到了扭转。
 
 
  相关推荐:
 
 

文章写得好,全靠你打!如果你喜欢,请赐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
正在加载名片...
发表评论
提交
取消提交

评论"别被噱头蒙了 真正虚拟现实本月来"

请选择打赏金额(元):
立即打赏
直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