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2026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专业目录】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4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4
 
1.什么是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有什么关系?
答:(1)能力的含义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① 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
②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③ 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
2.能力的种类有哪些?试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作用。
答:(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①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像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②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① 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②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3)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① 液体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② 晶体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①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等。
②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艺术表演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③ 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力、判断决策能力、调解纠纷能力、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等。
3.怎样理解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它们的关系怎样?
答:(1)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说中的概念。他认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这种因素,人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成绩才会出现某种正相关。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
(2)由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人的智力。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
4.有关能力或智力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主要观点和理论价值是什么?
答:有关能力或智力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和价值分别如下:
(1)独立因素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因素是彼此没有联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
这种学说很快受到人们的批评。心理学家们很快发现,当人们完成不同的认知作业时,他们所得到的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这说明各种能力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2)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根据人们完成不同任务时的业绩的相关提出,能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一般因素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都需要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而特殊因素指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活动中有特殊意义,并在其中显现出来的能力,如画家的颜色辨别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的智力。
这种理论对人们认识能力结构有重要启发,为研究两种能力和编制能力测验奠定了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但是它把能力的两个因素绝对的对立起来而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这是不可取的。
(3)智力的多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组成智力的不同因素,它们是:语言能力、逻辑—数理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身体动觉能力、人际能力以及自知能力。这几种智力成分相互独立,每种智力都有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以后,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也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启示。
(4)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品。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和行为五类;而智力操作指智力活动的过程,有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等五种;智力活动的产品是运用智力操作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按单位计算,可以分类处理,也可以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以及应用。由于三个维度和多种形式的存在,人的智力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5×5×6=150种。
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模型同时考虑到智力活动的内容、过程和产品,这对推动智力测验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5)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①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过程,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智力情景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景拟合的心理活动。智力经验亚理论提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的和新环境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根据这种理论编制的能力测验,能测量出人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因而对深入了解能力的实质,促进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都有重要意义。
斯腾伯格后来又提出成功智力。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涉及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强调比较、判断、评估等分析思维能力;创造性智力涉及发现、创造、想像和假设等创造思维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涉及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包括使用、运用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用分析性智力发现好的解决办法,用创造性智力找对问题,用实践性智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一个人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成功智力的三个方面,要比仅仅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更为重要。
②纳格利尔里和达斯提出的PASS模型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之上的。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这些理论推动了对能力内在结构的分析。
上述各种理论从智力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阐述了智力的特征,使得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这对智力的发展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如何理解智商?怎样根据智商来了解一个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答:(1)智商也叫智力商数,常用IQ表示。智商是根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的分数。
(2)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用来衡量一个人在团体中的位置。提出离差智商的根据是:人的智力的测验分数是按常态分布的,大多数人的智力处于平均水平,IQ=100;离平均数越远,获得该分数的人数就越少;人的智商从最低到最高,变化范围很大。智商分布的标准差为15。这样,一个人的智力就可以用他的测验分数与同一年龄的测验分数相比来表示。公式为:
Z代表标准分数,X代表个体的测验分数,代表团体的平均分数,SD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因此,只要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测验分数,以及他所属的团体分数和团体分数的标准差,我们就可很容易地计算出他的离差智商。例如,某施测年龄组的平均得分为80分,标准差为5,而某人得85分,他的得分比他所在的年龄组的平均得分高出一个标准差,Z=(85-80)÷5=1,他的智商IQ=100+15×1=115。说明他的智商比84%的同龄人要高;如果某人的得分比团体平均分低一个标准差,z=-l,他的智商IQ=85,说明他的智商只比16%的同龄人高,而低于一般人的水平。
6.一个标准化的能力测验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是如何建立的?
答:(1)标准化智力测验要求有常模、信度、效度,这是评定测验的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
(2)三者的建立过程如下:
① 测验编制,建立常模要经历4个标准式的步骤:第一、按照测验的性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第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确定标准化样本。第三、施测程序标准化。控制施测环境,如使测验场所的桌椅设备、采光环境保持一致;统一规定测验施测的时间等。第四、统计结果,建立常模。常模是使用测验者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个体的测验分数必须与常模比较,以判别某一个体所得分数的高低,这时分数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② 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与稳定性,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信度用信度系数表示。智力测验的信度系数一般为0.90。信度太低的测验是不宜使用的。
③ 效度指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即测验的有效性。信度和效度都是在测验编制完成之后实施测量,收集上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所得出的。
7.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有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常态分配:两头小,中间大。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
①超常者:智力的高度发展叫超常。凡智商达到或超过140的儿童被称为天才儿童。大约占全人口的1%。
②智能不足者:智商在70分以下者为智能不足。其明显的特征是智力低下(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或社会适应不良。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早,年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这叫“人才早熟”。另一种情况叫做“大器晚成”。这指智力的充分发展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这些人在年轻时并未显示出众的能力,但到中年才崭露头角,表现出惊人的才智。
(3)能力结构的差异
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它们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也使人们的能力互相区别开来。例如,有人长于想像,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等。
(4)能力的性别差异
① 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
数学能力是对数学原理和数学符号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计算和问题解决上。经过元分析发现:女生在计算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只表现在中、小学阶段;在问题解决上,中学时期女性略好,而高中及大学阶段则表现出男生的优势。对于数学操作来说,男生在标准化测验上普遍比女生好,而女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学习评定等级上比男生高。
② 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
言语能力是对语言符号的加工、提取、操作的能力,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研究发现:女生言语能力普遍比男生好。在各种言语能力中,以词的流畅性所显示的女性优势最为明显,而言语推理则显示了男性优势。
③ 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
空间能力是体现性别差异最明显的一种能力,它包含3个因素:空间知觉、心理旋转、空间想像。研究表明,在空间知觉和心理旋转测验中,男性明显优于女性;而在空间想像力测验中,男女差异不显著。
8.遗传、环境与教育对能力发展各起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主观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答:(1)遗传的作用
① 研究方法
一是研究血缘关系疏密不同的人在能力上的类似程度。如果遗传对能力有作用,那么血缘越密切的人,能力的发展水平应该越相似。这种研究通常用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来进行。
二是研究养子养女与亲生父母和养父母能力发展的关系。如果遗传对智力发展有作用,那么孩子与亲生父母能力的相关,应该比与养父母能力的相关高。
三是对同卵双生子进行追踪研究。这些孩子从小就被分开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若干年后,将他们进行比较。如果遗传确有作用,那么同卵双生子即使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他们的发展仍应保持较高的相关。
② 一些研究结果
血缘关系接近的人在智力发展水平上确实有接近的趋势。同卵双生子智力的相关高于异卵双生子和同胞兄弟姐妹;亲生父母与子女的智力相关高于养父母;无血缘关系的人的智力相关很低。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发展的确有一定的作用。
(2)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
① 产前环境的影响
产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母亲怀孕的年龄、服药、患病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儿童智力的正常发展。
② 早期经验的作用
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某些实验研究表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
③ 学校教育的作用
在学校中,课堂教学的正确组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吸引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小组、绘画小组,丰富校内外生活内容,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3)能力的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相反,一个人饱食终日、工作上没要求,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态度冷淡、没兴趣,他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好的发展。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与其他心理品质的发展分不开的。坚强的意志对能力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文章写得好,全靠你打!如果你喜欢,请赐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
正在加载名片...
发表评论
提交
取消提交

评论"别被噱头蒙了 真正虚拟现实本月来"

请选择打赏金额(元):
立即打赏
直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