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笼,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这个学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很快,在校运动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不错。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案例2
[片断一]上课一开始,我就引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大象吗?大象的模样是啥样的?”同学们乐开了花,纷纷举手,有的说在动物园看过,大象的鼻子喷的水可高了,有的说,从电视《动物世界》看过,大象还可以替它的主人复仇。杨逸伦站起来说:“原来我读过《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这样描写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两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绳子。’”师导入:“你说得很好。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用什么办法吗?”他们大声说:“想。”正当我提笔板书课题时,班长杨程浩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他平时问题就挺多的,我叫他站了起来,他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认为曹冲的办法不好。我有比他更好的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我先是一愣,心想:这个问题在学完课文之后,我会提出来让大家讨论的,这时候说,不就完全打乱了我的教学安排吗?我随即又想:还是让他说出来吧,要不然他这一节课都不安稳。我连忙说:“很好,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介绍吗?”他舒了一口气说:“你看他称石头多麻烦呀,要是把称石头换成称人的话,那指挥不就方便多了吗?”杨程浩话音未落,几个活跃分子也跟着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的说称石头也可以,不过要用起重机吊石头;有的说把称石头换成称猪、羊等动物;还有的说用称车子的秤来称大象。我在一旁微笑着等待这些孩子畅所欲言。
[片段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当同学们畅所欲言时,我问:“当时,大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能通过读书谈谈自己的看法吗?”同学们专心地读书。到交流意见的时候,一只只举起的小手像棵棵冒尖的春笋,我真不知道点谁说好。张善德着急了,自己站起来说:“老师,第一个官员的方法不好,造一杆大秤,除了提不动以外,最重要的是造杆秤就要砍树,砍树是破坏环境的表现,没有了大树,发洪水的时候怎么办呢?”我笑着说:“有道理,不过,合理地采用木材还是可以的。”马上有人反驳:“这不合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为了称一头大象,就要砍掉一棵树,不行。”哎!看来平时我跟他们讲了太多绿树的重要性,他们真正跟花草树木建立了感情。张昊东接着说:“老师,第二个官员的方法更不好。因为别人送曹操一头大象,他本来就很高兴,带着官员们和儿子一起来观看,他怎么舍得宰了大象呢?再说,大象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不能随便杀害的。”不知谁大声总结了一句:“怎么古代的官员这么不注意环保,环保意识也太差了。”“环保意识”这个词还是我在学习本册第三组课文时接触的,没想到他们记忆这么深刻。听了他们的意见,我在内心暗暗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样了。我微笑着点头,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就这样,我给了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把课堂时间“放手”给他们,让孩子们个性化的东西更多的表现出来,有了个性,才初步建立了学生探究的意识。
[片段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
第二节课开始,很多孩子都诧异了,因为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装了水的水槽和一个方便盒,要求学生自备了一个玩具和许多小石子。我说:“孩子们,老师有几点建议。首先,在小组内读课文,画出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多读几遍;然后,用桌上的工具模拟曹冲称象;第三点,小组合作分工,边演示边叙述。”说完,同学们就开始叽哩呱啦地读课文,画的画,读的读,教室里挺热闹的。然后,他们就开始操作了。我边巡视边指导,观看每个小组的演示,倾听他们的叙述。还真不错,能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连最胆小的唐诗,在小组活动中也敢动手动口了。孩子们兴趣盎然。全班交流的时候,各个小组都派出了精兵强将上场,毫不示弱。有的失败了,主动要求重来一次,有的两人合作,一人演示一人叙述。台下的学生欢声一片,掌声不断。课堂活动在活跃而有序的环境下顺利地进行。整节课没有了传统教学中过多的讲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有兴趣去合作着完成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
[片段四]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课后我布置了几项作业,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完成。(1)能否把你所知道的称象的方法讲给别人听;(2)能否跳出课本,通过查阅课外书、咨询大人、上网找到另一种称象的好方法。(3)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第二天早上,我一进教室,就被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纷纷向我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仔细查阅每个学生的方法,我以为不会有什么突破性的答案。结果令我欣喜的是,孩子们想法可多了。有的写:把大象赶到盛满水的一个池子里,池子里的水会溢出来,再通过阿基米德定理就能算出大象的重量,这是初中的物理知识。我说:“你懂吗?”“我妈妈给我讲了,我现在懂了,我以后要学好水的浮力的知识。”我高兴地说:“很好,你很有志向。”有的写着:用巨型机器人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我问:“现在有这种机器人吗?”这孩子腼腆地笑着说:“将来我来发明。”多么自信呀!我真为他们高兴。检查讲故事的时候,杨程浩、张泽海等同学绘声绘色地表演,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学生灵感的火花,有时是 老师难以预料的。拓展性的课外作业,既紧扣教学要求,又激发了学生课外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从沉默到开口,从躲避到招呼
沉默——
那个叫王ⅹⅹ的小男孩,喉咙里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发不出声,害羞的脸深深地埋下去,低得不能再低,手指无措地捏弄着衣服的下角。“王ⅹⅹ,别怕,喊出声来!”组员们鼓励他,他那张涨红的脸放出勇敢的光芒,可是,转瞬,又黯淡下来。“这个内向的男孩,从来不爱讲话,我就是要让他当小组长组织同学做操,希望他能从课堂里锻炼出勇气来”,这样想着,我已经站到了他的面前,他微微地抬起头,像在试探我的态度。我呢?给了他一个甜甜的笑容:“男子汉嘛、拿出点气概来!”接着,我又高声对同学说:“咱们与王ⅹⅹ一起喊口令,好不好?”“好!”整齐响亮的回答回荡在操场上空。“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大家喊得很卖力,王ⅹⅹ也跟着在张嘴。虽然那声音,只有他自己听得见,我高兴地看着他跨出了第一步,仿佛母亲看着孩子第一次学走路。大家喊完了停下来看着我,等待我发布集合命令。我再一次鼓励他:“王ⅹⅹ你刚才的表现很好,若是再响一点,就更好了!”他仍旧低着头,我看不见他的表情,可我知道:他脸上的羞涩正在退去。课还在继续,我上得越来越高兴,一种莫名的高兴,我想:这种兴奋是最真实的。下课铃响了,我把王ⅹⅹ叫到身边,告诉他,把我当成朋友,把我们之间谈话当作朋友间的聊天,不要太拘束,他使劲地点点头。我看着他,突然间感到自己真的成了眼前这个孩子的父母,我为看到他成长进步而喜悦。我告诉他,人的嘴是用来说话的,应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应该大声喊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我也告诉他,赵老师特别喜欢有礼貌的学生,以后见到我就要大声喊我,我会很高兴的……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不停地点头。我能感到他的成长、迅速的成长,我又对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再次碰面时,他竟然很高兴,大声地喊我,那么亲切,这与先前见我避而远之的他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一下子,我有了强烈地成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
当“赵老师”的喊声与我擦肩而过时,我激动得眼眶有些湿润,想一想,我的教学追求的不就是这样的结果吗?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件事始终让我心间充溢着一种喜悦。我想: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应该强调学生对个人特征和自我价值的理解,鼓励他们为自己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等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体育教学应该强调学生与其他人的关系,注意审视从事游戏、娱乐、运动和文化活动期间自己与他人的有效关系,思考自己怎样影响自己的健康;体育教学应该强调学生增加知识和人际交往技能,以便使自己与他人进行更有效的交往。或许,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该做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或许,作为一名教师,要做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能力。我庆幸,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尽管篇幅较长,但理解性障碍不多,我当时的安排是第一节阅读课文,处理字词,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复述课文,从整体上感知作品;第二节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文章的主题,之后处理课后练习。第一课时波澜不惊,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课文后都能够根据老师的提示说出故事的梗概,但第二课时概括作品主题时,我的计划被打乱了。按照我预先的设计,这篇童话的主题是这样的:尽管丑小鸭一再受到排挤,遭到歧视,甚至差点死去,但他坚持自己美好的梦想,终于变成了一只白天鹅,作者以物喻人,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并且不懈地努力,最终就会获得成功。我本来以为,学生讨论之后的答案与我设计的不会相差太远,待几个小组发过言后,我略一补充就可以将他们的认识统一到我的思路上。同学们举手的时候,我挑了一个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张野,这个答案是他们小组的几个人一起讨论之后形成文字的,我想借此鼓励他一次,并锻炼锻炼他的发言能力。想不到,他是这样回答的:“丑小鸭因为长得不好看,其它的动物包括鸡、鸭、猫都看不起他,这说明在旧社会人们都非常自私,喜欢嘲笑别人,那个社会是黑暗的。”刚听完他的话,我一时语塞,否定了吧,这确实也是文章表现出现的东西;肯定了吧,就等于承认了这种不太深入而又措辞不够妥当的看法。此时,我想到新课程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时,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于是我决定把张野案重新展现为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让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合作、交流、互动。我问学生:“‘看不起’是一个口语词,换成书面语该用哪个词?”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歧视”。我又问:“丑小鸭仅仅是遇到歧视吗?他还遭受到了哪些不公平的对待呢?”学生们又陆续从课本上找出“排挤”、“讪笑”来回答。我接着问:“在沼泽地里,丑小鸭遇到了什么凶险?”“丑小鸭差点丧生在枪口和猎狗的牙齿下”,学生们轻松地回答。看到学生们兴趣渐长。我又接着提问:“张野说丑小鸭生活的环境象征着当时黑暗、冷漠的社会,的确不错,但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思考,在那样的环境中,丑小鸭心中依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变成一只白天鹅。”“他的梦想最终实现了吗?”“实现了。”“他的梦想为什么样能够实现呢?”“因为他一直没有放弃努力。”看到学生们兴趣正浓,我继续提问:“丑小鸭就可以象征社会上的人,丑小鸭的经历使你明白了什么呢?”“人的一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有了理想就要努力奋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我看到时机成熟,粉笔一挥,本课的主题水到渠成地出现在黑板上。看到学生们兴致勃勃,我干脆把处理课后练习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们讲一些小故事,人物可以历史上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只要能印证这篇童话的主题即可。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他们所讲的故事,涉及到了岳飞、哥伦布、周恩来等诸多人物,尽管有些故事与本课主题扣合得不太密切,但也都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上完了这节课,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新的课程提倡学生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就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