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专业目录】

普通心理学常见习题及详解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普通心理学常见习题及详解
 
1.智力
答:智力(intelligence)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至今心理学界尚无公认的定义,韦克斯勒认为,是指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中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个体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概念、应对新情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对智力内涵的不同定义反映心理学家对智力的三种基本研究取向:因素结构取向、信息加工取向和原型取向。个体的智力水平通过智力测验来评定,最常用的测验有斯坦福—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成人和儿童智力量表等。
 
2.情绪智力
答:情绪智力是人类社会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情绪进行信息加工的一种重要能力。情绪智力概念是对人类自身价值认识的深化。1990年,Salovey在《想象、认知与人格》杂志发表“情绪智力”一文正式开始出现的一个概念。Mayer等1993年到1996年又发表了两篇,直到1997年论文主要还是以梅耶、Salovey的四篇主要论文为主线;1995年Golmen以神经科学专栏作家的敏感性从杜勒关于杏仁核的研究成果获得启示,综合一些临床研究成果以及把社会智力、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拼凑在一起写成情绪智力一书。情绪智力包括一系列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准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地、创造性地激励行为。情绪智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情绪调节能力是情绪智力的直接反映。
 
3.多元智力理论
答: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1983)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7种智力分别是:①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力。大脑的“布罗卡区”负责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②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比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③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方向等。④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写一首曲子等。⑤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⑥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⑦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像社交智力一样。
 
4.PASS模型
答:PASS模型是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J.P.Das)结合鲁利亚的神经生理学的成果提出的研究认知活动的模型。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系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PASS模型认为,注意、信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影响的,计划过程需要一个充分的唤醒状态,以使注意能够集中,进而促使计划的产生。编码和计划过程也密不可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务往往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编码,个体如何加工这些信息也是计划的功能,所以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也要受到计划的影响。
 
5.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答: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是卡特尔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分类。他认为,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经历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其他生物学方面的能力一样,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逐渐下降;而晶体智力的发展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在以后的过程中还会有所增长。
 
6.二因素说
答:二因素说是智力结构理论之一。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用因素分析法对当时各种智力测验材料进行了分析,提出智力二因素说。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构成,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必须依靠这两种因素。一般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它代表个人的普通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主体;特殊因素代表个人的特殊能力,只和少数活动有关。各种智力测验就是通过广泛取样而求出一般因素。它对理解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区别,制定测验这些能力的手段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但不足之处在于他把这两个因素对立起来。
 
三、简答题
1.简述Sternberg 的智力三因素理论。
答:Sternberg认为智力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不同文化条件下判断智力行为的标准不同,但相同的智力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则是相同的。智力不仅与一个人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条件有关,而且也与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有关,个体的经验则是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因此,他提出了智力三因素理论。
(1)智力的情境亚理论
阐明的是智力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明确适合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所理解和测量的智力行为所包括的内容。
Sternberg从情境的角度把智力看作指向于有目的地适应、选择、塑造与人生活有关的现实世界环境的心理活动。适应、选择、塑造三过程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层级化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会努力适应其所处环境以达到和谐。当人不可能或不愿意适应环境时,就会考虑其他环境并尝试在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他将会获得最大和谐的环境。当无法选择时,个体就会考虑重塑环境,以提高个体与环境间的和谐程度。
(2)智力的经验亚理论
阐释的是智力与个人经验的关系,主要论及个体对任务或情境的经验对于个体理解智力在人与任务或情境交流中的作用。
Sternberg认为,从经验角度看,当行为包括了对新异性的适应或操作自动化时,它就是智慧行为。因此智力测量的对象应为处理新任务和新情境的能力,以及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当个体初次遇到一项任务时,他需要处理新异性的能力,当个体对任务或情境的练习增加到一定量时,自动化就会发挥作用。
(3)智力的成分亚理论
揭示智力行为发生的内在心理成分,阐释的是完成智力行为的内在机制。Sternberg认为成分是对客体或符号的内部表征进行操作的基本信息加工过程。他将成分又分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过程。操作成分用于任务操作时执行不同的策略。知识-获得成分则用于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综上所述,智力三因素论从情境、经验和成分的角度,认为智力作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的函数,是在包含对新异性的反应或信息加工自动化的经验连续体区域中产生适应情境行为的心理能力,据此可根据行为参与智力定义各方面的程度确定某一行为是否为智力行为。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