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笔记讲义】

2017年教育学考研笔记(12)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特点:同学们对新的环境或多或少存有疑虑;小团体形成。


  群体成员彼此缺乏充分交往


  还未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


  群体意识差,聚合力弱


  团体要求及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师生矛盾时期:应培养起骨干作用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教师、学生之间的矛盾


  学生团体之间的矛盾


  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的矛盾期


  个性矛盾期


  班级组织的结构★


  班级组织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层面与个人属性层面)


  正式组织:班级组织


  非正式组织: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有三种类型:亲社会型、自娱型、消极型。


  二者同时发生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班级组织的的角色结构


  常成对出现,成为对偶角色。


  角色具有多重性。


  教师应以全面、发展的淹灌教育、引导、评价学生;善于转换角色。


  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


  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班级组织信息沟通的主体是单一性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渠道是复杂的。


  班级组织的规模


  过大的班级规模具有其不适应性:


  不适应现代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趋势


  不适应现代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不适应现代教育开放的潮流


  班级组织的特点


  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目标


  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师生之间


  需要班主任和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互动的、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才能提高其对班级成员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师生之间


  师生交往的多面性————师生之间


  班主任和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


  班级组织的功能★★


  社会化功能


  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社会价值观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


  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行为规范


  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社会角色


  个体化功能


  促进发展功能:知识及认知、情感、兴趣态度、社会技能


  满足需要功能


  诊断功能


  矫正功能


  班级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班级组织建设★


  优点:对学生来说,良好班集体可以成为一个成长的熔炉;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主要工作有:


  班级组织的设计


  依据两方面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班级群体现有发展水平。


  衡量标准:目标导向的亲社会性与成员对目标的内化水平;


  健康舆论对集体的整合性与对成员的参照水平;


  人际关系的民主平等性与成员的归属感水平;


  共同活动动机、目的、价值的中介性与成员对活动的积极性;


  管理与自我管理机构的完善性与成员的自主、自觉水平;


  班级成员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指导班级建设


  有三种风格的班主任:


  专制型(支配性指导);放任型(不干预性指导);民主型(综合性指导)


  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培养集体意识


  培养集体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和管理班集体的能力和技能


  培养学习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


  培养公民意识


  班级制度管理


  成文的制度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即实施常规管理


  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实际操作性等特点。


  应避免“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


  不成文的制度


  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隐性的。


  二者区别:


  成文的制度:每个班级必须遵守的,定型性的管理;个人角色固定;普遍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是刚性的管理。


  不成文的制度:班级个性的体现,非定型性的管理;个人角色相互流动的个别性和针对性,是柔性的管理。


  班级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是核心★★


  内容包括:


  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应使学生学习目标共有——学习内容的价值共有——合作性的学习观


  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需要建立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合作


  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认可教师群体


  以班长或学习委员、科代表为骨干的教学沟通系统


  以学习小组长为中心的执行系统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动机、兴趣、情趣、意志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


  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特点:交往活动;目的一致性;时空一致性;互相配合,责任依从;产生良好人际关系。


  不同的分类。


  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严格的要求,就要求班主任和教师加强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达到应用的成效。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的角色作用★


  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


  能关注到集体教学未关注的方面。


  与任课教师沟通


  关心学生品德、智力、身心等的发展


  使班级工作按正常轨道运行


  是学生学习期间宝贵时光的见证人


  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教学生学习做人、做事


  以自身行为向学生提供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形象示范


  靠自己的威望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是班级的领导者


  明确自己不是单纯的管理者,而是在教育的同时行使管理和育人之职


  班主任要经常找机会接触班级成员


  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


  创造性得设计班集体目标


  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地位


  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建构一个由自主性的课堂教学活动、选择性的课外活动、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共同活动体系。


  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主任的自我教育


  班主任应认真学习教育管理理论、潜心研究班级管理工作、及时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不断调整班级管理策略;此外还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的高素质树立榜样,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


  复习建议:本章不是重点章,在所有考研的真题中,涉及很少,最多有个名词解释。与其他章节相比,不太重要。但不重要不代表不用看了,还是要学习的,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学习本章时,要多看几遍,记住基本概念,如班级组织,大致了解其他内容就可以了,这样才能完善教育学知识的体系 。


  学生评价(次重点章)


  学生评价概述


  学生评价与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


  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定的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经历了古代的传统考试、近现代的科学测验、当代的科学评价三个时期。


  学生评价★★★


  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学生评价的标准


  我国主要依据教育目标作为学生评价的标准:


  (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或教学目标。


  学生评价的类型★★★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据不同作用)由布鲁姆提出的


  诊断性评价 教育活动前期进行  对现状进行评价以提高信息


  形成性评价 教育活动中进行   积极反馈,为了改善,调整教育,矫正作用,概括水平低   步骤(略)


  总结性评价 教育活动后进行   区分学生,概括水平高   步骤(略)


  (要注意对比记忆这三个概念)


  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


  概念(略)


  优:评价的客观性,不易受到、评价者主观标准差异性的影响


  缺:无法给被评价者以绝对的水平评估,准确地反映学生发展的真实水平;


  不易满足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上进要求


  绝对评价法


  概念(略)


  优:易于使被评价者能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主动学习


  缺:技术上有一定难度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概念(略)


  优: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原则,并适当地减轻了其压力


  缺:缺乏客观标准,不易给被评价者提供明确的目标。


  三者应该结合起来使用。


  (也要注意对比记忆这三个概念)


  学生评价的功能★


  诊断功能(了解问题,困难,寻找对象)


  导向功能


  发展功能


  管理功能(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依据之一—对学生有效分流。)


  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本质


  应该以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为目的,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合作交流,评价目标应是有层次和动态性的,应尊重被评价者的差异性多样性,评价过程是开放式的。


  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方式


  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境性————背景


  手段:表现性测验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形成学生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创造能力——表征性分数机制——实质性内容机制上


  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过程


  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


  即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并获得结论的过程。


  学生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的概念。★★★


  一、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


  认知学习评价的种类★★


  测验是最常用的,占主流地位。常用的类型有:


  准备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形成性测验)和结果性测验————据测验目的分


  准备性测验:在教学前和教学中进行    用标准参照测验方法


  结果性测验:在教学后进行        用常模参照测验方法


  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标准化测验:具有较高信度、效度、较强的客观性————根据测验编制方式


  教师自编测验:随时进行,针对性强 属于标准参照测验


  客观性试题测验和主观性试题测验————据测验试题的应答方式


  客观性试题测验:测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和判断能力


  主观性试题测验:测验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靠性、有效性相对较低。


  测验的有效编制


  有效测验编制的基本要素★


  信度:可靠性、一致性程度


  效度:准确性、有效性程度


  有高效度,就一定有高信度,反之不成立


  测验编制过程


  明确测验目的


  界定测验试题难度


  确认测验的可行性


  提供测验的评定标准


  学生技能学习的评价


  学生技能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方法:观察法(常用)、作品表现法、表演评价法等


  学生技能学习评价实施


  (略)这一部分不重要,大致看看就行。


  三、学生情感学习的评价


  学生情感学习评价的类型


  兴趣、态度、品德


  学生情感学习评价的个案(略)


  学生情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采用观察法、问卷法。重在诊断性、形成性评价,少用总结性评价。


  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表现。(认可其差异性)


  应保护个人隐私权


  学生品德评价


  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部分。


  学生道德认知的测评


  主要是以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即个体对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为对象所进行的评价


  巴恩斯 用问卷法对儿童惩罚观念进行的测评;


  皮亚杰 采用直接提问方式来测评


  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模型


  艾森伯格 亲社会道德两难故事法


  但在我国仍借助政治课,思想品德课,采用测验法来进行。


  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还不成熟、不具有系统性


  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


  学生道德行为是指学生个体在一定道德认识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它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


  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标准


  以《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内容及《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根本依据,并据实际提出要求,指定标准。


  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


  整体印象评价法


  概念(略)


  优点:被广泛使用,过程简单易行、花费最小


  缺点:主观性较强,结果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同时也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操行评定评价法


  概念(略)


  优点:更具体形象;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面貌,便于评价者及时了解自己。


  缺点:对评价者有较高的要求;评语容易出现套语、缺乏有效内容;仍然属于主观评价法,具有随意性、片面性。


  操行计量评定法


  概念(略)


  优点:有利于使品德评价精确化;便于比较;便于操作;有利于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缺点: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克服主观性问题;对学生形成道德行为的动机无法考察。


  (以上三个概念也需要对比记忆、理解)


  复习建议:本章比上章稍重要,因为是关于学生的,与现在的“学生为本”理念有关。但其中有些研究不成熟,不系统的内容肯定不是重点,一般不会考。对于基本的概念和方法还是需要理解记忆的。


  教师的教育研究(次重点章)


  教师即研究者


  一、“教师即研究者”观念的提出


  “教书匠”——“教师的思想简单”“机械劳动”——“教师的教育研究”——1966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20世纪80年代“教师即研究者”


  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


  优势: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能清晰地知觉到问题之所在;


  了解教学成效,获得一手资料;


  实践性,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


  素养:有对教育教学改进的热情,有教育研究的意识;终身学习;自我反思和批判能力;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基本方法;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


  三、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不仅能增进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拓展方法的运用,引发对教学理念的追求,且增进教师对学生需求的关注了解,促进学生成长。


  有利于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


  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价值感和尊严感。


  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


  (一)目前教师教育研究中存在很多误区。


  (二)与理论工作者的教育研究之间不同:★★


  1、改进教育的研究和描述、解释教育的研究


  2、置身教育中的教育研究和置身教育之外的教育研究


  3、为了教育的研究 和 关于教育的研究


  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促进教育知识增长


  行动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列。是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二)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通过教育教学的研究,在教育教学的研究。


  教师应研究对待教学,是教学和研究的密切结合。


  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发现问题)


  最新推荐:2016年考研成绩查询时间汇总(含34所高校) 

        2017年考研报考指南专题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复试调剂指导专题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成绩查询专题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真题汇总

  点击查看 >>>考研考博电子书辅导资料

  点击查看 >>>2017考研全套资料

  点击查看 >>>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点击查看 >>>2017 考研动态 复试信息调剂信息 成绩查询 等。更多考研信息,敬请关注圣才考研网  
 

考研考博类电子书(题库)

查看全部>>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