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笔记讲义】

2017年教育学考研笔记(13)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发现问题的方法:反思、整理;新教学思想、观念与自己实践对照;别人经验与自己比较;向学生、家长征询意见。


  课题应具有的特点:实践性;可行性;科学性


  分析问题


  研拟解决问题的可能策略


  制定初步计划,找出问题的核心,关键任务,还要收集资料,激发自己的隐含知识,与其他教师交流、合作,查阅文献和理论学习。不断修正计划,重新界定分析问题,最后形成行动策略构想。


  实践尝试行动策略


  反馈和评价行动结果


  总结: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抽象和本质的整合。


  整个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的过程。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如何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


  对调查对象的选择,可根据研究需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问卷在内容结构上有导语、个人基本情况、问题(主体)和结束语组成。


  问题又有三种:封闭式问题;是非题、选择题、排序题、表格题


  开放式问题;自行回答,不做回答限制


  半封闭式问题;部分限制,部分自己作答


  2、访谈  据调查提纲个别进行的一问一答的谈话


  3、座谈  对象要有代表性和同质性


  如何进行观察


  有两种方式:


  结构式观察(定量观察)


  事先经过设计,规定好观察项目,选定观察对象,采用观察工具,在观察中填写观察量表等方式进行。


  教师应学会设计观察量表。


  非结构式观察(定性观察)


  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详细地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做原原本本的记录,还可对其表现和当时情境做具体描述。


  如何进行个案研究


  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


  需要选择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人或事。


  问题的发生——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的尝试——问题的再思考


  如何收集研究资料


  文献资料的收集:


  阅读有关著作;浏览新的期刊;利用工具书;剪报和卡片;使用检索工具


  实际资料的收集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如何表达研究结果


  研究报告(主要是调查报告)


  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和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与思考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大部分)


  教育教学案例


  复习建议:本章内容也与现实关系紧密,教师作为研究者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大家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对其概念,意义都理解记忆。本章运用的知识也很多,如第三节,这些内容不需要记忆,但要会用,因此还要多看书。


  教育改革与发展(次重点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


  现代教育的曙光(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工业生产由机械化——电气化


  “教育怎样满足工业化和民主化的要求”


  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西欧:“新教育运动”  德可乐利  蒙台梭利


  打破传统的形式注意教育的桎# “生活教育”“尊重个性”“自发学习”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设计教学法等。


  意义:反对过分灌输知识,反对传统课程,反对呆板的组织形式等,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形成新的思想观念。


  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


  “教育即生活”“学习即社会”“从做中学”


  旨在解决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离,教育与儿童生活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三个弊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前期的各国教育改革


  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变化:


  延长普及教育年限


  发展初等教育


  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改革中等教育


  中国: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


  以科举制为核心,以私塾等为基本形式的封建传统教育体制崩溃;


  新学制的改革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接受近代新式教育的对象;


  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反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


  战后教育的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


  主要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力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基本上普及了中等教育,少数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


  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重在改革教学内容中的陈旧部分,增加大量的科学知识,同时特别注重天才教育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扩充,以应付经济发展和高科技竞争的紧急需要。


  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今)——具有持续性、整体性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最大的特征是:面向21世纪进行教育规划,教育不再是被动追随时代,而是主动适应时代。


  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


  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多样化、实用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增删调整课程内容


  强调基础学科的教学


  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加强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注重弘扬本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优良传统,根据新形势更新德育内容,是各国道德教育的重点。


  重视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教育的聘用制度


  改善教师待遇


  改革教师培训制度


  发挥优秀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


  世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受教育人数大幅度增加,教育体制和结构灵活多样,各级各类教育逐渐完善,教育内容和手段现代化。


  学前教育


  当代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向:


  保护儿童权利,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学前教育趋于普及  单一保育功能——保育、保教相结合


  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重视幼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培养。


  初等教育


  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当今世界初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初等教育的普及


  义务教育的年龄段和年限


  初等教育的师生比


  过大的师生比:师资经费不足


  较小的师生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中等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


  经历了增加入学机会,结构和内容方面的深刻变革。


  增加入学机会


  中等教育结构的改变


  改革重点是调整结构模式,由相互独立的中学类型向综合中学类型发展。


  纯粹的普通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正逐渐转变为综合化的高中阶段教育。


  中等内容的调整和充实


  将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反映到课堂教学中,科学与人文课程的结合,综合性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人文道德精神。


  美:选修课程丰富


  日:综合学习时间


  中:“研究性”学习课程


  高等教育——成为表征国家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规模的扩大


  从目前到201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度的重要时期。


  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


  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式有6种: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军事院校、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专科教育的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以及高等教育本专科自学考试。


  当今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


  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迥然不同,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一)1、1972年,法前总理富尔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成为20世纪下半叶有指导性质和广泛影响的文献。


  2、基本宗旨: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学习,早期教育;终身教育;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教育承担起传授年轻一代在当代社会激烈变化的条件下求得“生存”的各种知识能力。


  3、问题: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解决了教育与物质生产的不相适应的矛盾,但产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道德水平下降;治安混乱;泛滥;家庭观念薄弱。(精神生活和道德面貌方面)


  (二)1、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


  2、宗旨:解决二战后物质生产高速发展而精神生产薄弱的问题;解决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危机,道德及生态危机;改善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环境;培养能适应未来生活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人。


  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


  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与科学主义和技术统治论有关系。


  现代科技离不开现代教育,现代科技依托于现代教育。


  教育的经济取向思潮,起源于人力资本理论。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但也有缺点:


  1、思维的狭窄性、线形


  2、只考虑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3、未看到教育的政治、文化功能


  (三)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思潮源于二战后的功能论学派和冲突论学派


  1、功能论学派:帕森斯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


  指出制约教育行动系统的有:社会、文化、人格系统。


  社会系统的四功能要素: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模式维持


  认定:教育功能之一:个体社会化; 学校是选择人才的合理机构;学校教育最终目的是使社会功能协调。


  冲突论学派


  新韦伯主义冲突论


  新马克思主义冲突论:经济再生产理论;文化再生产理论;“抵制论”。


  二者都是承认教育的社会价值功能


  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化教育


  国家主义强调民族、国家的利益,推崇教育在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但哲学上,有狭窄性;


  价值取向和对象上,本位主义,局部利益;


  教育上,鼓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全球教育(教育国际化思潮、国际教育、国际理解教育)


  教育为社会国际化发展培养人才;教育本身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


  理论基础“从属理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构成世界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


  阶段性教育视个体的教育可一次完成,无需终生学习。


  强调学校教育,而对社会教育不重视,不重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衔接与配合。


  (二)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与20世纪60年代。是郎格郎首先提出的。


  定义:是人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前句是从纵向来谈的,说明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后句是从横向讲的,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


  其观念和理论要点有:


  终身教育制度的必然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创造周期和陈旧周期越来越短,每个人不得不多次更新知识;


  由于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劳动者闲暇时间增多,以及个性发展的需要,成人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


  基本原则:连续性———整体性


  方法


  意义(须大致记忆)


  能推动社会持续高速发展


  能保证人的真正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能真正实现教育机会平等


  已占据了教育改革中的指导理论地位。


  21实际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全民教育既是经济


  基本含义——全民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道德发展的需要;是广义的,是投入和产出的结合;是一项新的社会责任。


  正式提出在1990年3月“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


  不仅主导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进步的趋势。


  教育民主化


  1、定义——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涉及内容:4点。


  思想精髓:参与、自治的思想。


  既是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一项中心课题,也是各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固有目标,已成为许多国家主要的教育政策。


  教育信息化


  1、含义:教育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的人才;教育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与科研。


  2、表现:信息教育课程列入正式课程;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利:对人的发展和教育工作创造了极有力的条件;提高教育的直观性。


  4、弊:导致人际关系疏远。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含义:教育的规模、布局、比例、结构要合理;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


  教育的个性化


  新的生产方式要求新一代具有创造性、个性及广泛的适应性,这是教育个性化的社会基础。


  教育需要根据不同的个体施以不同的教育,才能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社会中的激烈竞争也需要培养有个性、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


  克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划一性、僵化和封闭性,树立尊重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责任意识的需要。


  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


  复习建议:本章重要的是改革的方向和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都比较重要,容易从中引出简答题和论述题,因此也是比较重要的。大家在复习时,学习基本概念应该连它的相关背景、意义、现状、核心、影响等都复习全面,才能应付了大题。


  

  最新推荐:2016年考研成绩查询时间汇总(含34所高校) 

        2017年考研报考指南专题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复试调剂指导专题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成绩查询专题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真题汇总

  点击查看 >>>考研考博电子书辅导资料

  点击查看 >>>2017考研全套资料

  点击查看 >>>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点击查看 >>>2017 考研动态 复试信息调剂信息 成绩查询 等。更多考研信息,敬请关注圣才考研网  
 

考研考博类电子书(题库)

查看全部>>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