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已出,圣才考研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欢迎点击查看!更多考研动态|模拟试题|历年真题请关注圣才考研网!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核要求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二、考核评价目标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突出强化基础知识中的重点知识,对一些重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注重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评价和比较,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理性揭示。对既有知识进行有效迅速的归纳总结,提取知识要点,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判断和分析。
3.注重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能够对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论断,在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一些基本观点和原理基础上,能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三、考核内容
《中国古代史》上下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
第二节 商代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第三章 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化
第二节 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三节 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和西周的衰亡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
第一节 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第三节 下层民众的反抗和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
第五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各国封建政权的建立和变法运动
第二节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 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六章 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起义
第一节 秦帝国的建立
第二节 秦代社会主要阶级构成
第三节 秦末农民起义
第七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一节 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发展
第二节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西汉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
第八章 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第一节 东汉前期政治
第二节 东汉社会经济
第三节 东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四节 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和黄巾军起义
第五节 东汉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
第一节 三国鼎立
第二节 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
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四节 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五节 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十章 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隋朝前期的政治
第二节 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
第四节 农民起义和隋朝的灭亡
第十一章 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第一节 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第二节 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第三节 唐代的民族关系
第四节 唐末农民大起义
第五节 唐代的文化和社会和生活
第六节 唐代的中外关系
第十二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
第一节 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
第二节 北宋建立和社会矛盾的发展
第三节 辽、西夏及其他边疆各族与北宋的关系
第四节 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
第五节 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六节 金朝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
第七节 南宋的建立与宋金和战
第八节 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的社会经济
第九节 南宋的灭亡
第十节 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十一节 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十三章 元朝的大一统
第一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
第三节 元朝的社会经济
第四节 元朝的衰落和灭亡
第五节 元朝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十四章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一节 明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第二节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第三节 第三节 明代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第四节 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
第五节 第五节 明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六节 第六节 明代中外关系和中西文化交流
第十五章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進一步发展
第一节 清军南下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第二节 清代的政治
第三节 统一形势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第四节 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第五节 清代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第六节 清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七节 清代中外关系和中国人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清朝统治的衰落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三、战争的三个阶段
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第三节 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
二、思想与学风的转变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二、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二、各项制度和措施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二、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
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四节 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一、辛酉政变
二、政变后的政治格局
第五节 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二、分裂后的形势和《资政新篇》的提出
三、保卫安庆和经营江浙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
五、太平军余部和捻军的英勇斗争
第六节 太平天国时期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
一、广西壮、汉各族的继起斗争
二、贵州苗、教、号军起义
三、云南回民起义
四、陕、甘、宁、青回民起义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
一、外国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扩大
二、农村经济的凋敝
第二节 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
一、洋务宗旨的提出和洋务派的形成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第三节 军事工业和新式陆海军的建立
一、军事工业
二、新式陆海军
第四节 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
一、官督商办企业
二、商办企业
第五节 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
一、新阶级的产生
二、思想文化的演变
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第一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一、新疆的收复和《伊犁条约》的订立
二、日美侵犯台湾、《烟台条约》和英俄进窥西藏
第二节 中法战争
一、法国发动侵华战争
二、中国不败而败
第三节 中日战争
一、战前的朝鲜问题和清政府内部的矛盾
二、日本不宣而战和清政府的外交活动
三、辽东失陷和北洋海军的覆灭
四、《马关条约》的签订
五、台湾人民的浴血抗战
第五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一、帝国主义在华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二、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
三、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维新运动的发端和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三、维新运动的高涨
四、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争论
五、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六、思想文化的更新及社会风气的转变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斗争的新高涨
二、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及其在北部中国的发展
三、八国联军侵华和清政府宣战
四、京津军民抗击八国联军
五、宣战后北部中国的斗争和《东南互保》
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订立
第六章 辛亥革命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二、清末“新政”
三、残破的农村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
三、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
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第三节 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
三、群众性的反抗斗争
第四节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
一、“仿行宪政”的“预备”措施
二、“国会请愿运动”和保路风潮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三、袁世凯窃夺政权
四、临时政府北迁后的政局和“二次革命”
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一、社会变动中各种思潮的涌现
二、史学、文学艺术和新闻出版的新面貌
三、新式教育的推广和科学技术新成就
第七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
一、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与反袁斗争的继续开展
二、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
一、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二、段祺瑞的统治和护法运动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活动
一、沙俄在蒙古的分裂活动
二、沙俄在新疆的分裂活动
三、英国制造西藏“独立”
第四节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
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
二、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工人阶级的成长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
二、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中国现代史》
第一章 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
二、新社团的建立
三、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四、五四爱国运动
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六、学术思想界各自的选择
第二章 军阀混战下的政局
一、直皖战争
二、西南军阀混战
三、华盛顿会议
四、直奉战争
五、曹锟贿选总统
六、直系统治下的政局
七、《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签订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上海及各地共产党小组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四、新型工农运动的兴起
第四章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二次护法运动
二、孙中山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
三、国共合作的酝酿
四、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五、黄埔军校的建立
六、平定商团叛乱与孙中山北伐
第五章 军阀混战加剧
一、江浙战争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
三、北京政变
四、孙中山北上
五、第二次江浙战争与奉浙战争
六、国民军的发展
七、郭松龄反奉
八、奉直军与国民军的战事
九、奉直的政治交易
十、金法郎案与关税自主
第六章 国民革命高潮的来临
一、五卅运动
二、省港大罢工
三、第一次东征
四、国民政府成立
五、第二次东征和南征
六、新桂系统一广西与两广统
七、国民党右派反对国共合作
八、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九、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第七章 北伐战争
一、国民革命军入湘援唐
二、北伐军在两湖战场的胜利
三、北伐军在江西战场的胜利
四、福建、浙江形势的变化
五、国民军重新崛起西北
六、西南诸省形势的变化
七、国民革命阵营内部的斗争
八、北洋军阀之间的联合与冲突
九、北伐军进军东南
十、长江流域的工农运动
十一、北伐时期中外关系的演变
第八章 国共合作破裂
一、四一二政变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二、北伐战争的继续
三、夏斗寅叛乱、马日事变
四、郑、徐会议
五、国共合作破裂
第九章 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工商业的进步与城市的发展
二、农村经济与农村社会
四、史学的新成就
五、文学理论与创作
第十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一、宁汉对立与合流
二、二次北伐
三、“训政”开始
四、改订新约
第十一章 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一、共产党的武装反抗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三、土地革命
第十二章 战乱与天灾
一、编遣会议的纠纷
二、改组派的反蒋活动
三、中原大战
四、“围剿”与反“围剿”
五、江淮水灾
第十三章 中间政派的主张与实践
一、邓演达与第三党
二、人权派及其主张
三、乡村建设派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四章 “九-一八”事变
一、东北沦陷
二、不抵抗政策
三、“一·二八”上海事变
四、伪满洲国的建立
五、民众抗日运动
第十五章 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热河弃守与张学良下野
二、长城抗战
三、《塘沽协定》
四、日本的移民入侵
五、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
第十六章 长征
一、红军第四次反“围剿”
二、苏区的各项建设
三、王明的“左”倾错误
四、红军长征
五、遵义会议
六、落脚陕北
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举步维艰
一、金融体系的建立
二、币制改革
三、交通及工矿业的发展
四、步履维艰的民族工商业
第十八章 思想文化领域的争论与成就
一、文教事业的发展
二、知识分子群体及其学术争鸣
三、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四、史学的发展
五、文艺创作的繁荣
第十九章 日本蚕食华北
一、察东、张北事件
二、何梅协定
三、策动华北“自治”
四、“一二·九”运动
五、国民党调整对日政策
第二十章 西安事变
一、两广事变
二、东北军、西北军与中共
三、华清池兵谏
四、事变和平解决
五、国共谈判
第二十一章 全面抗战爆发
一、卢沟桥事变爆发
二、北平、天津失守
三、南京政府步入战时体制
四、八路军赴华北抗日前线
五、少数民族的抗日
第二十二章 华北、华中战场
一、南口战役
二、平型关战役
三、忻口战役
四、“八·一三”淞沪抗战
五、南京大屠杀
……
第二十三章 敌后战场的开辟
一、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抗战
二、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战场
三、 新四军活跃在长江下游
第二十四章 外战与内战
一、 中国中部的战争
二、 反“扫荡”战争
三、 百团大战
四、 皖南事变
五、 中国远征军人入缅作战
六、 长江以南的正面战场
七、 敌后根据地艰苦的斗争
八、 困难与变革
第二十五章 反轴心国联合战线
一、 中国战区的设立
二、 开罗会议
三、 美、英废止在华特权
四、 美、英援华
五、 史迪威事件
第二十六章 文化和社会
一、 知识界诸子的学术贡献
二、 国统区文化现象
三、 敌后根据地抗日文化蓬勃发展
四、 沦陷区抗战文化
五、 国统区社会
六、 敌后根据地社会变化
七、 沦陷区人民的生活
第二十七章 国统区危机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 豫湘桂战役
二、 国统区危机
三、 民主联合政府
四、 敌后抗日武装的攻势作战
五、 国民党“六大”与中共“七大”
六、 日本投降
第二十八章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一、 重庆谈判
二、 中国战区受降
三、 接收种种
四、 审判汉奸与对日索赔
五、 马歇尔使华
六、 政协会议
七、 战后国统区复兴的顿挫
第二十九章 和平民主与内战专制的较量
一、 民主党派的活跃
二、 和平建国陷入危机
三、 东北的冲突
四、 内战的爆发与扩大
五、 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六、 美援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七、 制宪国大与《中华民国宪法》
八、 国民党政府改组
九、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十、 反内战的斗争与抗暴运动
第三十章 国统区和解放区的不同景象
一、 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
二、 国民党的“戡乱建国”与“党团合并”
三、 财政危机与黄金风潮
四、 国家垄断与官僚资本的发展
五、 工农业的破产
六、 土改的深入与解放区的发展
七、 人民反内战民主运动的高涨
八、 边疆地区人民的斗争
第三十一章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一、 国民党的“分区防御”和“总体战略”
二、 行宪国大与总统选举
三、 金圆券发行
四、 中间路线的分化
五、 魏德迈使团与1948年援华法案
六、 全面的社会危机
七、 战略决战
第三十二章 内占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 教育的危机与转机
二、 自由主义的末路
三、 文学与艺术
四、 新闻出版
五、 学术建国之梦
第三十三章 国民党政权的覆亡
一、 北平谈判
二、 渡江战役
三、 工作重心的转移与新的历史任务
四、 《美中关系白皮书》发表
五、 国民党势力退出大陆
六、 新中国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的准备
一、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际条件
二、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形成
第二节 新中国的诞生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二、《共同纲领》的制定
三、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
第三节 新中国的初步巩固
一、全国大陆的解放,各级地方人民政权的建立
二、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三、整顿经济秩序,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
四、剿匪反霸,清除旧社会遗毒
第四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
二、对外关系的初步展开
第二章 共和国民主改革的全面展开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一节 抗美援朝与各项民主改革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战略策略方针的确定
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三、土地改革运动
四、镇压反革命运动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
二、合理调整工商业与“三反”、“五反”运动
三、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第三节 旧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
一、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的制定
二、旧有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
三、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第三章 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贯彻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三、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
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
二、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阶段
三、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实现
一、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第四节 思想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普遍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的出版
二、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
第五节 国防建设与和平外交的成就
一、国防建设的初步开展
二、和平外交的重大成就
第四章 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三、中共八大的召开
四、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的创立
五、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与“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二、“大跃进”运动
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三节 纠正“左”倾错误的开始及中断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一、纠正已经觉察到的“左”倾错误
二、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三、庐山会议,“反右倾”斗争
第四节 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斗争
一、在炮击金门中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斗争
二、西藏平叛和维护边界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中苏分歧的发展和在对苏关系上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五章 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建设道路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与“八字”方针的制定
一、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与开始贯彻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整工作的初步展开
第二节 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调整十年建设的成就
一、“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各项经济政策的全面调整
二、政治、文化领域的政策调整
三、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四、十年建设的成就
第三节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召开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三、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批判
第四节 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的转移
一、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最初设想
二、三线建设的展开
三、以战备为中心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第五节 保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反对霸权主义对外关系的发展
一、反对美国侵占台湾与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
二、援越抗美的斗争
三、中苏关系破裂与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斗争
四、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五、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第六章 共和国发展中严重曲折的十年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全国性的大动乱
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二、上海“一月风暴”与全面夺权“二月抗争”及其夭折
三、国家政治制度的被冲击和法制的被践踏
四、国民经济的动荡与恶化
五、动荡中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事业
第二节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纠正“左”倾错误努力的受挫
一、中共九大的召开“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与实践的合法化
二、中共九大后全国开展了“斗、批、改”运动
三、林彪反革命集团抢班夺权阴谋的被揭露和武装政变的被挫败
四、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中断
五、国民经济在动乱中艰难举步
六、国防战线的斗争与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节 全面整顿的成效及其挫折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一、“批林批孔”运动江青反革命集团“组阁”阴谋的破产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二、全面整顿,国内形势明显好转“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及其恶果
三、天安门事件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四、“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及其历史教训
第七章 共和国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
一、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三、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第二节 拨乱反正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的伟大转折
二、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
三、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调整社会政治关系
四、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农村改革的兴起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二、对外开放政策的初步实施
三、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初步改革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加强
四、爱国统一战线的扩大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
一、中共十二大的召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和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与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党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
一、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四、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
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改革整编的成就
第三节 “六五”计划的完成与“七五”计划的制订反对资产阶级
自由化的斗争
一、“六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七五”计划的制订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四节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对外关系的发展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二、中英、中葡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协议的签订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四、对外政策的调整与对外关系的发展
第九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与贯彻
一、中共十三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
二、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的召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的开始
四、1989年政治风波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五、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继续前进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开始执行
六、外交工作的新格局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性突破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发表
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和国家工作指导
方针的确定
三、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四、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构建和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
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方针
第三节 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
一、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三、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五、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六、军队建设和改革取得新成绩
第十章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向新世纪迈进
第一节 “八五”计划的完成与“九五”计划的制订
一、“八五”计划的完成及其巨大成就
二、“九五”计划的制定
四、 实现“九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第二节 喜迎香港回归,促使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
二、 为实现香港平稳过渡的斗争
三、 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
四、 澳门回归工作有序进行
五、 两岸关系的新进展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跨世纪纲领的制定
一、 邓小平逝世
二、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与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 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第四节 经受考验,总结经验,胜利迈向新世纪
一、 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二、 战胜特大洪涝灾害
三、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的召开及其对宪法的重要修订
四、 庆祝建国50周年,胜利迈向新世纪
第十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新局面
第十二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世界上古史》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形成
一、人类的起源
二、人种和语系
第二节 原始时代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一、生产活动与生产工具的革新
二、社会组织的变迁
三、私有制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
第三节 原始社会的文化
第二章 西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苏美尔与阿卡德
一、历史始于苏美尔
二、阿卡德王国与乌尔第三王朝
第二节 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一、古巴比伦王国
二、公元前2千纪的亚述
三、赫梯
第三节 古代西亚文化
第三章 青铜时代的埃及
第一节 埃及文明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一、埃及文明的产生与统一国家的形成
二、古王国时期的埃及
三、从分裂到统一
第二节 新王国时期的埃及
一、埃及的扩张与埃及帝国的形成
二、王权与神权的斗争
三、埃及的衰落
第三节 古代埃及文化
第四章 青铜时代的亚欧大陆与早期游牧、农耕世界
第一节 青铜时代的中国
一、中国文明的起源
二、青铜时代中国文明的发展
第二节 印度河流域文明
一、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产生
二、城市文明
第三节 爱琴文明
一、爱琴文明的发现
二、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第四节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冲击
一、农耕、游牧世界的形成
二、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冲击
第五章 公元前1千纪中前期的西亚和北非
第一节 亚述帝国
一、亚述帝国的崛起
二、亚述帝国的统治
第二节 腓尼基和巴勒斯坦
一、腓尼基
二、古代希伯来人
第三节 米底、新巴比伦王国与波斯帝国
一、米底和新巴比伦王国
二、波斯帝国
第六章 从列国并立到统一的印度
第一节 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
一、吠陀时代的印度
二、列国时代的印度
三、百家争鸣
第二节 孔雀帝国时代的印度
一、孔雀帝国的建立
二、孔雀帝国的统治
第三节 公元前1千纪的印度文化
一、文字与文学
二、科学与艺术
第七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一、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二、诸侯争霸
三、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
第二节 从分立走向统一的战国
一、战国七雄
二、社会经济的变化
三、思想文化领域的百家争鸣
第八章 古代希腊
第一节 希腊城邦的形成
一、荷马时代的希腊
二、古风时代
三、斯巴达城邦的形成
四、雅典民主的形成
第二节 希波战争
一、波斯的西进
二、希腊的保卫战
第三节 古典时代的希腊
一、雅典民主的发展
二、伯罗奔尼撒战争
三、希腊城邦的危机
第四节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一、马其顿的兴起
二、亚历山大东侵
三、希腊化世界
第五节 古代希腊文化
一、古代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
二、古代希腊人的文化成就
第九章 古代罗马共和国
第一节 早期罗马
一、王政时代的罗马
二、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三、罗马征服意大利及其统治政策
第二节 罗马称霸地中海
一、罗马与迦太基
二、马其顿战争与征服希腊
第三节 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
一、格拉古兄弟改革
二、从马略到苏拉
三、前三头与恺撒独裁
四、后三头与共和国的灭亡
第四节 共和国时代的罗马文化
一、文学
二、史学
三、哲学和科学
四、建筑与艺术
第十章 帝国时代
第一节 秦汉帝国的崛起与扩张
一、秦朝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二、西汉王朝
三、东汉王朝
四、秦汉文化
第二节 贵霜与帕提亚
一、从大夏到贵霜
二、帕提亚的兴衰
第三节 早期罗马帝国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社会经济的变化
三、帝国时代罗马的文化
第十一章 公元3—6世纪的世界形势
第一节 公元3—4世纪的农耕世界
一、西晋的统一与统治
二、萨珊波斯的兴起
三、笈多帝国的兴起与统治
四、罗马帝国的危机
第二节 游牧世界的迁移及其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一、公元前后活动于北方的蛮族
二、五胡进入中原与南北朝时期
三、笈多帝国的衰亡与萨珊波斯的动荡
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世界中世纪史》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世界中世纪史的范畴和分期
一、何谓“中世纪”
二、世界中世纪史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
一、狭义与广义的“封建制度”概念
二、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世界中世纪史教材编撰的理路和体例
一、以往的探索与成就
二、本教材的编写方案
第二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日耳曼人的建国
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
二、日耳曼人与“日耳曼因素”
三、“民族大迁徙”与日耳曼“蛮族”王国的建立
第二节 法兰克国家的封建化
一、克洛维与墨洛温王朝
二、封建制的勃发
三、加洛林帝国
四、帝国瓦解和封建化的完成
第三章 西欧封建社会发展
第一节 封建等级制度与庄园农奴制度
一、封君封臣制
二、庄园农奴制
第二节 城市与商品经济
一、城市的兴起
二、城市的政治斗争
三、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第三节 封建国家政治
一、英国封建王权的强化与议会君主制的兴起
二、法国封建王权的发展与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三、英、法“百年战争”和农民起义
四、走向诸侯割据的德意志
五、“收复失地运动”与西班牙统一国家形成
第四节 西欧的封建教会与思想文化
一、罗马教廷神权的兴衰
二、十字军东征
三,“加洛林文艺复兴”
四、基督教神权政治文化传统的积淀与流变
五、异端运动与思潮
六、经院哲学
七、文学艺术与教育
第五节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
一、日常生活
二、宗教生活
第四章 拜占庭和东欧的封建国家
第一节 拜占庭帝国
一、5至6世纪的帝国概况
二、查士丁尼恢复罗马帝国的尝试及其失败
三、拜占庭的封建化和帝国的衰亡
四、拜占庭文化
第二节 捷克与波兰
一、捷克、波兰封建国家的兴起
二、胡司宗教改革与捷克农民战争
三、波兰的小贵族政治及其与立陶宛的合并
第三节 俄罗斯
一、基辅罗斯的兴衰与社会封建化
二、蒙古的征服与莫斯科大公国对俄罗斯的政治统一
三、沙皇专制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第五章 西亚和南亚的封建帝国
第一节 阿拉伯帝国
一、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的统一
二、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与封建帝国的建立
三、哈里发的专制统治与帝国社会经济
四、帝国的分裂与衰落
五、阿拉伯文化
第二节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和扩张
二、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
三、人民反抗与帝国的衰落
第三节 南亚次大陆
一、南亚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种姓制度与印度教
三、“德里苏丹”的统治
四、莫卧儿帝国的兴起
五、南亚次大陆文化
第六章 东亚封建国家
第一节 朝鲜
一、古朝鲜国家的缘起与发展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三、李朝前期的封建社会
四、朝鲜文化
第二节 日本
一、日本古代国家的建立
二、“大化改新”与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
三、“幕府政治”与封建割据
四、政治统一的重建
五、日本文化
第三节 封建时代由盛至衰的中国
一、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思想文化的繁荣与流变
四、中外关系
第七章 中南非洲与美洲的古文明
第一节 中南非洲古文明
一、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二、中南部非洲诸国
第二节 美洲古文明
一、美洲的印第安人
二、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
三、中关洲的玛雅文明
四、南美洲的印加文明
第八章 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海外扩张
第一节 资本主义萌芽
一、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资本的活跃
二、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的殖民掠夺
一、新航路的开辟
二、西方早期的殖民掠夺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九章 西欧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第一节 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与思想渊源
二、人文主义思潮
三、意大利文艺复兴
四、“北方文艺复兴”
第二节 自然科学与新哲学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二、新哲学的滥觞
第三节 宗教改革
一、德国宗教改革
二、瑞士的宗教改革
三、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
第十章 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英、法与尼德兰革命
第一节 英国
一、都铎王朝的君主专制
二、圈地运动与民众的反抗
三、海外贸易勃兴与争夺海上霸权
第二节 法国
一、经济社会的变动
二、君权强化与意大利战争
三、胡格诺战争
四、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的酝酿
二、革命的进程
三、17世纪的荷兰
后记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世纪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一、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
二、地理大发现的过程
三、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
四、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第三节 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
三、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
四、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
五、英国的宗教改革
六、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一、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二、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
三、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
四、西班牙的专制制度
五、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
一、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
二、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一、革命前的英国
二、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
三、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
四、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建立
五、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
六、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
七、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
一、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
二、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
三、封建农奴制的俄国
四、波兰、瑞典和丹麦
五、西欧的启蒙运动
第三节 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
一、明末清初的中国
二、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三、莫卧儿帝国
四、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
第四节 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
一、荷、法、英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二、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
三、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776—1849)
第一节 美国革命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启蒙思想的传播
三、矛盾的激化·武装斗争的开始·宣布独立
四、艰苦的战争·光辉的胜利
五、杰斐逊与民主改革
六、谢斯起义·《联邦宪法》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
一、旧制度的危机
二、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
三、“八九年原则”和旧法国的改造
四、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五、雅各宾派专政
六、热月党与督政府
第三节 拿破仑帝国
一、雾月政变
二、从执政府到帝国
三、帝国的盛衰
四、帝国的覆灭
第四节 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前半期的革命运动
一、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对于革命运动的镇压
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三、1848年欧洲革命
后记
《世界史近代史编》下
第四章 工业革命·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国际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
第二节 工业革命的扩散
一、法国工业革命
二、美国工业革命
三、德国工业革命
四、俄国工业革命
第三节 工人运动的发展·宪章运动
一、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
三、宪章运动的兴起·第一次请愿书
四、全国宪章协会·第二次请愿书
五、1848年宪章运动
六、宪章运动的最后阶段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第一国际
三、巴黎公社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一节 欧美的民族民主运动·改革运动
一、英国1832、1867年的改革
二、俾斯麦与德国的统一
三、意大利统一
四、俄国1861年改革
五、美国内战
第二节 自由主义思潮
一、从人权理论向自由主义的演变
二、贡斯当的自由主义学说
三、边沁的功利主义和穆勒的自由学说
四、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五、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第三节 日本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二、1867—1868年的革命
三、明治政府的建国三大政策
四、近代日中两国的社会变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第四节 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非拉诸国
一、中国被打开大门
二、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三、朝鲜危机与外国资本入侵
四、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五、伊朗的衰落
六、埃及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七、资本主义入侵下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八、资本主义入侵下的拉丁美洲诸国
第六章 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世界连结成为整体
第一节 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和影响
二、1871—1900年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三、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四、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第二节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向
一、政治发展的趋向
二、社会立法
三、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
四、欧美工人运动·第二国际
五、1871—1900年的国际关系
六、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第三节 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一、亚洲诸国
二、非洲
三、拉丁美洲
结束语 世界连结成为一个整体
后记
《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前言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世界
第一节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欧洲列强瓜分世界
欧洲的经济优势
欧洲的军事优势
第二节 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
一、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的美国
美国工业跃居世界首位
美西战争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大棒政策扣金元外交
二、登上世界强国地位的日本
日俄战争
吞并朝鲜
产业革命的完成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三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
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焦点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1907年革命
第四节 亚洲的觉醒
一、伊朗的立宪革命
伊朗的民族觉醒
第一届国会和宪法的颁布
政变和第二届国会
二、印度的自主自产运动
寇松的孟加拉分治法令
提拉克与自主自产运动
国大党的分裂和孟买大罢工
三、青年土耳其革命
暴政时期
青年土耳其党
粉碎封建复辟势力
四、中国的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的中国社会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辛亥革命——世界性的革命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大战的起源
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二、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三、军备竞赛
四、巴尔干问题
波斯尼亚危机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二节 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性质
一、战争的爆发
二、战争的性质
第三节 大战的进程
一、战争的第一阶段:1914年
德国速决战的破产
马恩河战役
坦能堡战役
二、战争的第二阶段:1915-1916年
德军在东线的胜利
保加利亚的参战
意大利的参战
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勃鲁西洛夫的攻势
日德兰海战
三、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
战争的僵持
……
第三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第四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五章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第七章 两次民办大战之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八章 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九章 走向大战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一章 20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后记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变化
第二节 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第三节 思想文化的新潮流
第二章 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对战败国的处置
第二节 美苏“冷战”的兴起
第三节 两大阵营的形成
第三章 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建设
第一节 苏联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节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
第三节 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
第四节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关系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
第一节 原法西斯国家的经济困境与民主化改革
第二节 西欧、北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革措施
第三节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内政策与美国社会经济
第四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帝国主义的一体化
第五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战后首批民族独立国家在亚洲诞生
第二节 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从亚洲到非洲的转移
第三节 民族独立国家在亚非拉和大洋洲的普遍建立
第六章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
第一节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分歧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复存在
第三节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美苏争霸局面的逐步形成
第四节 欧美矛盾与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第七章 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及其社会影响
第一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和进程
第二节 科技发展的社会作用与新产业革命
第三节 迎接科技革命挑战与维护全球生态环境
第八章 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与文化
第一节 60—80年代末期的美国社会
第二节 繁荣与滞胀的西欧经济与政治
第三节 日本和太平洋地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第四节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新发展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变化
第一节 苏联的改革和苏联的解体
第二节 东欧各国的改革与各国剧变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 发展中的民族独立国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第一节 亚洲各国独立后的政治与经济
第二节 中东石油经济的发展与政局的动荡
第三节 非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
第四节 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与政局的变化
第十一章 由两极走向多极化、合作、竞争和变革的世界
第一节 旧国际格局的动摇与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
第二节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三节 南北关系和南南合作
第四节 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国际关系
后记
考试参考书目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版。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8年版。
魏宏运:《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晏绍祥主编:《世界上古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孟广林主编:《世界中世纪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