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复习指导】

城市规划硕士——城市规划整理好的复习题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考试题型:
1、填空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综合应用题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城市用地规模:依据城市人口规模和国家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而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
 
  3、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的土地。
4、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制度。
 
  5、城市用地适宜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6、生活居住用地: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聚居地。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具有一定人口规模、配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7、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中规定的建筑红线(boundary lines of roads)之间的用地部分。
8、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9、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10、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是指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对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做局部性变更。
11、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他城市、乡村)进行联系的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12、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13、铁路枢纽: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铁路网的尽端,由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14、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以致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在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主要职能。即城市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15、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16、公共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m,在地形起伏的地区可适当减少。
 
  17、建筑密度:建筑基底与建筑用地面积之比。
  18、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9、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二、其他
  1、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规划特征及城市规划包括的层面
  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
城市规划的层面包括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3、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的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4、城市规划纲要的任务及其内容
  1)主要任务
  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2)主要内容
  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5、工业向工业区适度集中的优点
  1)便于生产协作:如在原料、燃料、产品、生产技术和加工过程等方面进行协作,能加快生产过程,降低原料及半成品运输费用;
  2)有利于原料的综合加工:如合理的加工和回收副产品,集中处理和利用废料;
  3)节约公用设施建设费用:如铁路、工程管线、热电站、辅助车间、供水、排水及福利设施等;
4)节约用地。
 
  6、城市对外交通布置的原则
  1)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2)尽量满足各种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和发展可能;
  3)尽量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和环境的干扰;
  4)使城市与交通均具备发展的可能性;
5)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减少投资和用地。
 
  7、铁路车站的分类
  1)按车站所担负的任务量及在国家政治、经济方面的地位来划分,车站可分为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五等站共六个等级。
  2)按业务性质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
3)按车站技术作业的不同,可分为编组站、区段站和中间站。
 
  8、铁路客运站位置的选择
  位置要适中
  A 中、小城市 位于市区边缘
  B 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的边缘客运站距城市中心在2~3km以内较好
 
  9、铁路枢纽布置形式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一站枢纽:由一个综合性车站和3-4条引入线路组成,通常位于中、小城市。
  (2)三角形、十字形枢纽:三种可能
  城市基本位于枢纽的某一象限:干扰小,有发展余地;
  城市向跨铁路枢纽的两个象限发展:被分割为两部分,干扰大;
  城市跨三个象限以上:严重干扰。
  (3)顺列式枢纽:在受地形限制、城市用地呈狭长带形发展时,其枢纽形式也往往沿城市纵向延伸成顺列式布置
  与城市有较长的接触线,有利于各专业站在城市范围内的分布与服务,但会限制枢纽的通过能力。
  (4)并列式枢纽:
  客、货列车运行径路的交叉少,通过能力大,但需较多的跨线桥。
  (5)枢纽的环线布置
  各铁路方向由四面八方引入,用环线或半环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各专业车站可以布置在环线上或引入线路上。
  通过能力强,灵活性好,但注意环线位置:环线的位置既不宜布置于市区,影响城市发展,也要防止将环线移出离城市过远,不便于城市使用;还需防止环线穿越市郊风景疗养区,以免产生干扰。
  (6)尽端式枢纽布局:位于路网终端。主要为工矿企业或港口服务。
  (7)混合式枢纽:由上述一些图型组合而成。
8)跨越江河城市的铁路枢纽布局:既配合自然条件,又要照顾规划及布局的合理性。
 
  10、如何消除铁路对城市的不利影响
  1、改进铁路技术:采用内燃机车、电气机车
  2、城市规划方面:
  铁路布局,应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分区;
  铁路线最好布置在城市的绿带中;
  尽量减少铁路与城市道路的交叉:修建迂回线;
  铁路布置应有利于观瞻和改善城市面貌;
应避免妨碍城市的发展。
 
  11、城市用地适宜性分类
  一类用地:适宜修建的用地
  二类用地:基本上适宜修建的用地
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的用地
 
  12、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
  (1)遵照《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2)新城选址或各种开发区选址既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发展预留余地与方向;旧城扩建用地选择,要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节省建设投资;
  (3)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估,要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
4)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要注意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
 
  13、城市布局形式有哪些
  块状布局形式 :最常见的基本形式,集中设置市政设施,利用合理,交通便捷,容易满足居民需要。
  带状布局形式 :受自然条件或交通干线的影响而形成。长向发展,平面结构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
  环状布局形式 :围绕着湖泊、海域或山地呈环状分布。各城市功能区联系方便。
  串联状布局形式 :若干个城镇,以一个城市为核心,断续相隔,沿线分布。灵活性较大,环境较好,同郊区保持密切联系。
  组团状布局形式 :结合地形,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保持一定距离但联系便捷。
星座状布局形式 :若干城镇围绕一个中心城市呈星座状分布。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
 
  14、客运站的布局形式
  ①尽端式客运站:
  ②通过式客运站
③混合式客运站
 
  15、公路站场分类
  按使用性质可分: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混合站。
按车站所处地位可分:终点站;中间站;区段站。
 
  16、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该形式是由车行和步行两套独立的道路系统组成,可以较好的解决私人汽车与人行的矛盾。
  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该形式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国家和地区更为适用。
  我国大多数城市基本采用该方式。
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
 
  17、城市居住区用地的分类
  住宅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杂物院等。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道路、场地和绿地等。
  道路用地: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小广场、停车场等。
  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等。
上述4类用地中,住宅用地比重最大,从一些实例分析,一般占50%左右。
 
  18、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影响因素
  1)居民在居住区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决定因素)
  2)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
  3)城市道路
  4)居民行政管理体制、城市规模、自然地形特点和现状条件
  5)为方便居民的生活,应使居民日常生活必须的公共服务设施尽量接近居民;应使学生上学时不穿越城市交通干道;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上下班活动,应保证职工居住地离公交车站距离不大于500m。
6)因此,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法及城市干道密度和城市道路(包括公共交通组织)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两个主要因素,也是居住区规划结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9、城市生活居住用地布置方式有哪些
  1)团状:即集中成一块布置,一般都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原有基础较好的旧城市,这类城市多保持原有格局。
  2)星状:以矿区为多,其根据矿区生产的特点,随井建村,形成星罗棋布的分散的居住区(村),为方便居民生活,常将几个临近的居住村组织成一个中心村,几个中心村组成一个中心居住区,进而有若干分散的居住区组成城市。
  3)组群状:常见于新建的工(矿)城市,主要是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或某种特殊的需要,以及工业本身分散布置所造成的。城市即是由若干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区和松散的城市组群所组成。
4)子母状:主要是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控制城市规模,改善居住环境,在市外以建设卫星城的方式,疏散和迁出一部分居民,以减轻大城市的压力。母城和卫星城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20、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二)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四)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五)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21、城市功能分区遵循的原则
  1)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并不意味着机械地、绝对地划分城市用地;
  2)各功能区的位置安排得当,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3)注意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工业布局、噪音、水源等)
  4)既满足近期建设的要求,又要预计到未来的发展;
  5)考虑经济效果;(规模效应)
6)结合现有城镇,充分利用、逐步改造。
 
  2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促进人、城市和自然的融合与共存;
  2)构筑城乡一体,联结区域环境;
  3)以人为本;
  4)因地制宜,各得其所;
5)充分利用自然基础和文化传统。
 
  23、如何协调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
  
  24、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要素。城市交通是: 
  1)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之一;
  ——(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
  2)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在以工业生产为中心的城市,是生产的延续;城乡物资、国际物资交流的纽带;城市人民生活供应;政治、科技、文化交流;国内外旅游);
  3)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交通对城市规模影响很大,其既是发展的因素,也是制约的因素,原因:
  1)对工业的性质和规模有很大影响(工业依赖于对外交通条件,工业生产规模受运输设备能力的制约);
  2)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而大量流动人口及服务人口是形成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
  3)交通枢纽(站场、港区)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城市其他组成部分(如工业、仓库等用地布局);
  2)交通设施(车站、码头等)的位置影响城市干道走向;
  3)对外交通用地布置(铁路选线的走向、港口选址、岸线位置等)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4)城市面貌的反映(城市景观);
5)城市的骨架,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布置。
 
  25、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1)劳动力平衡法
  确定基本人口发展绝对数;
  分析城市现状人口构成: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劳动力来源、社会就业及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
  确定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比例;
  推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2)综合分析法
  将增长的城市人口分为自然增长人口和机械增长人口两部分。
  3)职工带眷系数法
  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人数及平均带眷情况推算城镇规模。
  4)自然增长率法
  根据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参考当地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平均年增长率,确定规划期内人口年均增长率,推算城镇人口发展规模。
  5)综合平衡法
  以国民经济计划为依据,对城市人口增长采用自然增长规律和机械增长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分别对新旧区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算。
6)综合增长率法
 
  26、城市人口调查与分类
  城市人口调查要摸清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劳动构成及历年人口变动情况。
  (一)年龄构成: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0-3岁托儿组
  4-6岁幼儿组
  7-12岁小学组
  13-18岁中学组
  男19-60、女19-55岁成年组
>60、女>55老年组
 
  (二)性别构成和带眷比
  性别构成:指男女人数和比例。
  职工带眷比:指带有家属的职工总人数的比例。
  带眷系数: 指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包括职工本人。
  双职工:指夫妻双方都在一个城市工作的职工。
双职工比:指双职工总人数的比例。
 
  (三)劳动构成
   根据参加工作与否,划分为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其中,劳动人口按工作性质及服务范围划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1、基本人口
   指主要为外地服务的厂矿、机关、学校的职工。对城市规模起决定性作用。
  2、服务人口
  指主要为当地居民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福利设施等机构中的人员。其数量随城市规模而变动。
  3、非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
指依靠家庭或社会抚养的人员。其数量随职工人数增减而变动。
 
  (四)流动人口
在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分为常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动人口。
 
  (五)历年人口变动
  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部分,二者之和即为城市人口增长总数。
  自然增长:因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同而引起的人口变动。
机械增长:因人口迁移(迁入和迁出)而引起的人口变动。
 
  27、旧城工业布局调整措施
  (1)留 工厂、厂房设备好,交通方便、设施齐全,无污染。
  (2)改 工厂、厂房设备好,交通方便、设施齐全,有发展余地,有一定污染。
  (3)并 规模小、车间分散
4)迁 有严重污染,不易治理或危险性工厂、企业;交通不便
 
  28、旧居住区改建方式
  局部改建:指在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好需要保留或保护的居住地区,对部分质量较差的建筑进行拆除重建,或利用旧区的一些空地进行插建。
  道路沿线改建:一般是为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开辟或拓宽道路)或改造市容的需要而进行的改建。
  成片集中改建:房屋质量普遍很差,有的已无法进行维修,或就是能再维修改善,在经济上也是得不偿失的。
因受地震、火灾或战争严重破坏的居住地区也可能采取这种改建方式。
 
  29、仓库用地规模的确定
  仓库用地可采用平均每个居民占地2-3m2 作为规划的参考数据。
  从影响因素方面作答
  (1)城市的规模与性质
  (2)储藏品的特点与性质
  (3)国家经济水平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4)仓库设备和储存方式
 
  30、公共建筑用地布置的要求
  1)应具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2)应设在交通方便人流集中地段;
  3)如为独立工矿或市郊居住区服务,应考虑方便附近地区或农村使用,并保持区内安宁;
4)与绿地相邻布置,体现城市艺术面貌。
 
  31、公共建筑的分类
  1)按使用性质
  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文化体育、金融邮电、行政管理、儿童机构、市政公用、其他。
  2)按使用频繁程度分类
  每日或经常使用、必要或非经常使用
  3)按营利与否分类
  营利性、非营利性
  4)按规模分类
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
 
  32、居住小区平均层数与建筑净密度的计算方法
  层数比例:指各种层数住宅建筑数量的比例,用平均数表示;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与建筑用地面积之比。
  以上材料仅供参考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