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是集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研究力量成立的大学研究院,国家“双一流”优势学科、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单位。2007年6月批准筹建,2008年12月正式挂牌运行,2015年9月独立招收研究生,同年11月二级分工会成立,2015年12月党委成立。截至2022年底,培养毕业硕士生1510人,博士生394人。目前在读研究生945人(其中博士生392人),在站博士后14人。研究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126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含教授47人,副教授33人),实验技术人员28人,行政管理人员12人。现有两院院士7人(含双聘、外籍院士),国家级杰出人才10人,国家重点研发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9人,“四青”人才1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下设先进制备加工技术研究所,粉末冶金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腐蚀与防护中心,实验测试中心等5个研究所(中心)。依托各研究所(中心),建有2个国际研究机构,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9个与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建的科研基地。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课题共计274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课题592项,实到经费16.34亿元,连续十一年过亿;获授权/申请发明专利1161/1480项;出版著作60部,获国家级成果奖11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项,获省部级成果奖86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2595/2527篇。2015年李晓刚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文章,2018年张林兴教授在《Science》发表文章,标志着研究院基础研究上一个新台阶;2017年“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批准建设,2019年“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批准建设,为新学科方向的发展搭建了又一高水平研究平台。瞄准世界前沿持续拓展学科的社会服务领域和国际交流合作,与多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李晓刚教授获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W.R. Whitney Award最高荣誉奖,张达威教授担任Corrosion Science副主编。2022年李晓刚和张深根获国家杰出工程师奖。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守定位、不忘初心,本着“拓展学科方向、组织重大项目、产出标志成果、推进成果转化、培养卓越人才”的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标新材料技术发展前沿,瞄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瓶颈问题,突出学科交叉,构筑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新材料开发—新材料产业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体系,精心培育和发展新学科方向,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创建产学研基地,打造一支在国际新材料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创新队伍,达到提高研究水平,扩大学术影响,增加经济效益的目标。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探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CCQ”科研育人模式,开展八年本博贯通人才培养改革,设立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班,全面推进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和“一生双师百企千人”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学科前沿、国际前沿的材料基因工程课程品牌。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近三年共获“互联网+”国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2项;“挑战杯”国赛金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是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与博士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来源:https://adma.ustb.edu.cn/xygk/cyjj/index.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