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源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农艺化学门,1946年北京大学农学院的土壤肥料学系和1956年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1992年,北京农业大学的土壤与农业化学系、土地资源系、农业气象系和遥感研究所等单位合并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1995年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科建设
历经百余年历史积淀和近30年的快速发展,学院现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大气科学硕士授权一级学科,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为国家“211”、“985”和“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生态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学院建立了校内外联动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集群,拥有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曲周)、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野外实验站和4个校级野外基地。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突出、科研水平一流,能够解决国家农业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63人,包括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农业农村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12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和中国农业大学创新团队7个。近年来,学院5名教师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并有多名教师荣获世界粮食奖实地奖、何梁何利科技与技术进步奖等国际重大奖项。此外,学院聘请了瓦赫宁根大学Oene Oenema教授(诺奖获得者)、西澳大学Hans Lambers教授(国家外专千人)等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
人才培养
学院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构建了理、工、农多学科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生529人、硕士研究生602人、博士研究生272人。本科生培养方面,学院构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全员育人体系。“理实兼备的环境科学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013年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生培养方面,创新了在生产一线育人的科技小院“立德树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全国应用类专业学位培养提供了样板,先后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等三部门联合发文,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科技小院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上升为国家行动;该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步国际化,以培养能够解决当地生产问题、具备综合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目前已招收埃塞俄比亚等8个国家41位非洲留学生。研究生培养工作还获得2015年“教育部第八届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第五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特等奖”等奖励。学院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着力点,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同建立了以“农业绿色发展(AGD)计划”为核心的博士生“T”型培养新模式,联合培养高层次交叉创新复合型人才。
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利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科群优势,以植物-土壤互作与资源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与循环利用、气候变化与智慧农业、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安全为核心特色方向,开展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近5年,学院承担科研项目680项,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6项,发表论文1367篇(其中,SCI论文785篇,包括《Nature》2篇、《PNAS》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5件,专利转让11件,累计转让金额近2000万元。学院建立了“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围绕生产限制因子,与农民一起开展适合当地实际、又是国际学术前沿的作物高产高效科技创新与小农户落地实现的全程解决方法的科研思路,成为国际小农户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典范(Nature,2016);创新了依托“科技小院”,与千百万农民一起大面积推广应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的新型技术应用模式(Nature,2018),入选“2018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社会服务
学院积极拓展社会资源,推进成果转化,建立了面向全国的社会服务体系。学院以院士团队为核心,建立了农业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智库,为国家的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建言献策,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重要领导批示。科技小院突破了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注重推广单项成熟技术和企业推广单一产品技术的传统做法,建立了一套从种到收、从整地到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全生育期管理,一直到最后收获整个过程的系统的服务推广新模式,2016年获得了“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第一名,2018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并作为高校创新校地共建服务模式写入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学院主持编制的《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方案》纳入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建立了全国首个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中心,为全国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做出了示范。
国际合作
学院坚持做中国事,抓国际科学前沿,分享中国成功的故事,与美国、荷兰、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的教科研合作已有40多年历史,于2018年启动了新一轮科研-教育综合前沿项目(DFG-IRTG),为我国高校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典型样板。近5年,主持国际合作项目27项,因公派出教职工343人次,学生229人次,出访国家32个,请进国际知名学者216位,举办学术研讨会55场,有效提升了学院学科群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文化传承
学院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党建活动等方式,让师生全面继承和发扬以石元春、辛德惠院士为代表的老一代农大人在艰苦奋斗中形成的“责任、奉献、科学、为民”曲周精神。2019年,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宣传活动中,中宣部将“曲周精神”列为庆祝建国70周年重大宣传典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集中报道了资源与环境学院师生扎根基层开创“科技小院”先进事迹,深刻展示了几代农大人爱国奋斗、科学报国的精神和情怀。
来源:http://zihuan.cau.edu.cn/col/col24821/index.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