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简介
能源与动力学院前身为建校之初的一专科(活塞式发动机制造)和二专科(喷气式发动机制造)。1956年成立发动机系(二系),1980年更名为航空发动机系,1985年更名为动力工程系,2000年成立能源与动力学院。目前学院拥有内流与叶轮机械系、强度与振动工程系、控制工程系、燃烧传热与热能系、车辆工程系等5个系。
学院拥有一支中青年为主、师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8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1人,“霍英东”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入选各类省部级人才45人次。
学院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车辆工程3个博/硕士点;设有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3个本科专业;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博士后流动站。其中,“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国防特色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飞行器动力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能源与动力工程”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立项建设;“车辆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院是我国航空航天动力、能源高效利用领域、车辆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60余年来,学院培养了12000余名本科生,3000余名研究生,涌现一大批学术领军人才、行业技术中坚、大型央企/研究院所负责人及高管,学院现有本科生近1000名,硕士生760余名,博士生200余名。
学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三五以来,新编著16部飞行器动力类精品教材和特色教材、专著,其中省部级重点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4本。承担了省部级、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7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国家、省优秀教学课件奖和微课奖3人次,《传热学》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成2门江苏省在线精品开放课程。获得全国学科/学会优秀博士论文1篇,江苏省优秀硕博士论文8篇;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特等奖1项,优秀奖2项。十三五以来,我院学子荣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国际日内瓦发明展大会金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银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项,铜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在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第八代任务中勇夺全球冠军;包揽“航空工业杯”第七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竞技项目冠亚军。
学院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在动力、能源、车辆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我国几乎所有航空发动机的型号研制提供了技术服务。十三五以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牵头),国防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一等奖5项(其中牵头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13项。设有航空发动机热环境与热结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航空动力系统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部级科研平台,设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1个、国家重点型号支撑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和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
学院先后与美国普渡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等12个国家及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入合作;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伯明翰大学、法国巴黎楠泰尔大学等相继建立了5个联合实验室;获得“金陵友谊奖”荣誉称号及“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欧盟地平线”、“玛丽•居里学者”、“香江学者”等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萨马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等签署了本科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所培养的学生获得首届全国航空航天类毕业设计大赛特等奖等荣誉。十三五以来,多次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国外著名专家做学术报告逾百场,学院教师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及开展合作研究逾百人次。
来源:http://cepe.nuaa.edu.cn/2411/list.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