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为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旨在培养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教学及管理的创新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南京农业大学于2002年10月20日整合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学四个学系正式成立生命科学学院。学院依托的生物学学科最早可追溯到1921 年原国立东南大学农科秉志、胡先骕等创建的中国第一个生物系。微生物学、植物学等学科分别由樊庆笙、李扬汉、朱健人等在上世纪50 年代创建,并于1981 年和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生物学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生命科学学院包含植物生物学系、微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动物生物学系4个学系和国家级农业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学院建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国家一流专业。


  学院拥有较为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师资力量。目前全院教职员工149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教授47人、副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80人),97%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43%具有海外1年以上访学经历。学院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在职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江苏省“333”第二层次人才3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国家“四青”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国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其他省部级人才10余人,拥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


  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成效显著。建成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出版了10余部国家级、省级重点规划教材。“《植物学》网络教学的试验与示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植物学(2.0版)》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面向现代农业的厚基础、强实践、善创新生物科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和“‘虚实互补’的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两项成果分别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与中科院等院所联合建立“科教结合 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生命科学与技术菁英班”和“未来生物学家培养计划”,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及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每年有60%以上的本科生进入国内名校和国际著名大学深造。学院学子在iGEM、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多次获得金奖和一等奖,培养毕业生在Science、Nature、Cell发表第一作者文章10余篇,近20位毕业生获国家“杰青”、“四青”人才称号,学院校友蔡韬实现CO2人工从头合成淀粉(Science, 2021),入选“2021年中国科技的重大突破”。


  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建有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杂草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环境污染微生物修复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省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参与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针对农业生物学基础科学问题和农业环境保护等国家重大需求,产出一批重要原创成果和应用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奖励多项。“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菌剂”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生物除草剂”系列产品已申报多个专利并产业化应用;氢气在农业中的应用获法国“液化空气奖”。近年来,在Science、PNAS、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The Plant Cell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700余篇,为我校“生物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科学进入ESI前1%或前1‰的作出重要贡献。


  学院拥有一流仪器设备平台,生命科学实验中心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科研共享平台,建有超微观察、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元素分析等科研测试公共实验平台,拥有活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分辨轨道阱质谱仪、液质联用仪、扫描电镜、投射电镜、超高速离心机等各类大中型仪器设备四十多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超5000万元。


  未来,学院秉承先驱先贤精神衣钵,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把握新时代生物学科前沿拓展与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加强科研创新,服务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需求,续写学院发展的壮丽新篇章。




  来源:https://lfc.njau.edu.cn/xygk/xyjj.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