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简介
专业办学——砥砺奋进,厚积流光
建筑城规学院本科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959年。我国第一代建筑师、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伍子昂教授和我国第一代城市规划专家、毕业于中央大学的方运承教授,作为专业教育奠基人和主讲教师,分别开办了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1979年和1984年相继恢复城市规划与建筑学本科招生。2000年,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获批硕士点,2002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获批硕士点,2005年在建筑学招收景观建筑方向,2009年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正式招生,并于2013年应对风景园林一级学科成立专业名称自动更名为风景园林,2010年获批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自此,学院正式步入了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专业、学科三位一体、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格局。2013年,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的首批博士研究生招收培养,学院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趋向完整;2014年,建筑学学科再添博士后流动站,成为晋冀鲁豫区域建筑教育中心。
学院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质量提升,建设成效显著。建筑学专业2000年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专业教育评估;城市规划专业2004年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如今,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专业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教育均获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6年合格有效期认定,专业教育教学质量迈入国内第一方阵。
2019年,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专业获评国家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风景园林学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持申报“建筑技术课程虚拟教研室”、联合申报“建筑数字化设计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双双入选国家首批虚拟教研室;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省本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各1项。目前,学院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4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8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标志性教学成果奖励,实现了教育部质量工程的“大满贯”和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的“全覆盖”。
学院重视人才的特色及专门化方向培养。对标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目标,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本科培养方向(后改为绿色建筑设计方向)和建筑遗产保护设计培养方向,特色优势突出,为学生在读期间,进行专项领域知识学习提供了多元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注重国内外教育教学合作。2006年,与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开展中外联合办学。建立起与美、英、德、挪、日、澳、新等地10余所国外高校教育教学合作。三个专业在毕业设计阶段及专项课程设计方面,均持续性地设置了与国内高校的联合课程教学。在学生专业成长过程中,构建了“开放、多元、共享”的专业学习、交流平台。
学科发展——继往开来,弦歌不辍
学院拥有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山东省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黄河流域城乡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城乡空间智能规划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教学平台;与中国林科院共建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山东省“一事一议”聘任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突贡专家、山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山东省规划大师等15名高层次人才。
2006年,城市规划率先成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13年,“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学科入选“泰山学者特支计划”。2016年,建筑学获批山东省“十三五”首批一流学科,城乡规划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2020年,建筑学获批山东省“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学院长期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基础和资源,积极拓展校内外专业实践平台,设立了包括3个院士创新平台、2个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和百余家高水平科研设计单位的联合培养基地。携手国内著名学者和建筑师成立山东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ADA)研究中心,成为吸纳社会优势资源共同办学的学科平台。主办省内唯一建筑类专业杂志《城市 空间 设计》,在主编吴志强院士、编委会主任刘加平院士带领下共同打造高水平专业媒体平台。
学院坚持强化建筑、规划、景观三个学科设计及理论核心基础建设,突出生态绿色与数字技术融入,续延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研究,拓展城乡空间设计体系研究领域,形成一体多翼学科发展格局。作为主持单位,先后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等标志性科研奖励,以及全国城乡规划优秀设计项目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IFLA亚太地区年度奖等规划设计奖励。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服务国家黄河流域城乡高质量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才培养——坚守初心,匠心育人
学院教职工143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人,教授33名、副教授54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74名。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中国建筑教育奖获得者2名、省教学名师2名、省教书育人楷模1名、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1名。先后6人次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学分委员会、城乡规划分委员会担任委员。历经几代建院人的砥砺前行,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在国内位居先进行列,在山东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本科在校生1255人,硕士研究生492人,博士研究生33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霍普杯”“天作杯”“台达杯”“谷雨杯”“中国建筑新人赛”、UIA-CBC国际高校建造大赛、“园冶杯”大学生国际设计竞赛、WUPEN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和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国际竞赛、中国建筑院校境外交流优秀作业展、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优秀作业、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城市设计课程作业评优及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等国际级、国家级竞赛中累计获奖700余项。
学院始终坚持在专业实践调研中做文章、长才干,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新媒体宣传互动机制,打造同频、同向、同行的“海右”三全育人品牌。专业教师会同学院团委组织“青春寻迹大河传承齐鲁风韵”实践团队,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胶济铁路沿线工业遗产田野调查”“山东省乡村风貌特色研究田野考察”“济阳乡村遗产要素普查调研”“最美田园梦——田园综合体调研”等多支团队,积极探索并追随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化的时代脉动,荣获共青团中央“三下乡”新媒体公益传播力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自2012年以来,学院携手山东省残联合作组建的“有爱•无碍”无障碍调研、督导团队,在山东省16地市开展实践活动,相关成果获得人民网、新浪网等百余家媒体报道,相关成果受到国家、省残联及各地市部门的认定、采纳。团队连续获得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调研山东特等奖,并被授予“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60多年来,三个专业为国家和山东省培养了5000余名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校友中涌现出山东省唯一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位全国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10位省级设计大师、13位省杰出青年设计师;考取国内高校研究生及申请国外高校研究生比率稳步保持在45%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为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输送了优质硕士、博士研究生生源。毕业生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更为全省16地市规划管理部门和各级设计院输送了大量高层次管理人才,成为城乡建设领域优质人才培养基地。
来源:https://www.sdjzu.edu.cn/jzcg/xygk/xyjj.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