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厦门大学 > 院系简介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简介


  厦门大学1921年创校以来,历史学一直是文科的传统优势学科。1924年6月,成立历史社会学系。1926年,设立历史系。郑天挺、周予同、顾颉刚、戴密微、艾锷风、陈万里、张星烺、林惠祥、郑德坤、谷霁光、傅衣凌、韩国磐、韩振华等著名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汉学家任教于历史学科,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2021年12月,学校优化调整人文学科,在原历史学系基础上,成立了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下设历史学系和考古学系。


  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厦门大学历史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绩显著。经济史和民族考古在上世纪50年代招收副博士研究生。中国经济史、中国古代史于1981年获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了李伯重、刘秀生等第一批博士。专门史(经济史)于1988年入选国家重点学科蝉联至今,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高学科声誉。创办于1982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是建国后国内第一份经济史研究专业杂志,学术影响力深远。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获批建设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国家教学团队(中国通史),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考古人类学实验中心),三个福建省重点学科(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历史学)、福建省一流专业(考古学)。2020年以来,又获准建设教育部“强基计划”(历史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2.0基地(历史学、考古学)。


  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现有在职教师54人,教授19人(博导15人),副教授22人(博导6人),助理教授13人。教师中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首批 “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近60%的教师在海外著名高校毕业或者进修,与美国的哈佛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大阪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海洋大学和釜庆大学以及香港、台湾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科研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化、学历结构高层次化、业务水平精湛化的活力团队,具有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以较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


  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现设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和相应的三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文物与博物馆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点。中国社会经济史、海洋史、海关史、民间历史文献学、历史人类学、环境史、闽台区域史、华人华侨史、美国史、海洋考古、民族考古学、陶瓷考古等为特色研究领域。获批建设和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有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美国史研究所、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闽商研究中心、海洋文明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海洋考古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


  历任历史系主任(包括代理主任)为徐声金、薛永黍、谷霁光、林惠祥、吴士栋、叶国庆、谢兆熊、罗志甫、傅家麟、陈在正、陈碧笙、陈诗启、郑学檬、孙福生、陈支平、郑振满、刘钊、王日根、鲁西奇、张侃等。


  现任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书记陈锦华,副书记张晗;院长张侃,副院长李莉、张闻捷;历史研究所所长林枫;历史学系主任水海刚,副主任陈博翼;考古学系主任付琳,副主任王新天。




  来源:https://history.xmu.edu.cn/xyjj/xyjs.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