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2026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四川大学 > 院系简介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简介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她的历史可上溯至1907年四川高等学堂化学门与应用化学门的开办。经过110余年的历史积淀,化学学院已经成为国家布局西部的重要化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化学学院是国家首批研究生培养单位。1986年获得博士点,1999年获得化学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点,200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的博、硕士点涵盖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等二级学科,2020年开始招收材料与化工工程硕士/博士,从基础到工程技术,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有机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放射化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的“放射化学特殊学科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重要建设方向之一。2008年学院获准“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成为“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单位,2009年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7年化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建议建设的国家一流学科,2019年化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和首批“强基计划”,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拔尖人才培养基地2.0”,2021年入选国家“关键领域急需发展学科”。化学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为A-,是四川大学六个高峰学科之一。


  川大化学弦歌不辍,源于历经岁月洗礼却历久弥新的精神根脉。四川大学化学学科建立以来,著名学者任鸿隽、张洪沅、张铨、刘为涛、鄢国森等曾在此任教。今天的川大化学正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一流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87人,专任教师139人,其中正高84人,副高34人。学院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四青人才20人。学院形成了“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新反应与新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川大化学聚焦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把解决重大科学问题、重大技术和工程问题作为使命和追求。冯小明院士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烃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转化”获批立项,这是四川大学首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也是西南地区获批的第一个基础科学中心。学院现建有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环境与火安全高分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环境保护环境催化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省机动车尾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基地,牵头成立了四川大学-华为化学材料联合创新中心。学院建有1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绿色化学与技术学科引智基地、环境与火安全创新引智基地)。近十年,学院科研经费不断增加,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科研经费总量达到1.3亿元。学院形成了包括手性分子科学、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绿色有机合成化学、生物质转化化学、有机功能材料创制化学、环境友好的催化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学、关键核素分离与核废物处理、超分子科学等特色研究方向,特别是在手性分子科学、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产生重要国际国内影响。


  川大化学在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产业转化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近十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及重要社会科技奖励20余项,包括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陈嘉庚科学奖-化学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项)、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项)。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包括国家杰出教学奖(新中国成立以来专门针对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最大重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1枚)、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项)、四川省杰出人才奖(2项)等。


  化学学院具有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由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4个基础课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以及创新实验室组成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使用面积达10500平方米。学院还建有化学专业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和仪器中心。实验室均面向本科生开放,本科阶段即可开展科学研究,已经形成我院本科生培养的显著特色。全院拥有总价值超过2亿元的各类科学仪器和教学设备,为学生的系统实验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师生员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近年来,学院在实践育人和双创育人方面成效显著,在科研创新大赛及活动中获国家级奖励30余项,包括“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和银奖2项;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连续两届获得特等奖;近两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获得1金和5银。


  川大化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明确了“厚基础、个性化、主动性、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思路,确立了“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与化学智慧、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目标,塑造国家栋梁,培育社会精英。学院年招收本科生近300人、硕士生220人和博士生120人。涓滴海涵,寸草春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学学院为国家培养输送各类化学人才14964名,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学者和行业精英,如陈荣悌、肖伦、高士扬、陈芬儿、赵宇亮、蒙大桥等院士。


  110余载风雨历程,沉淀了川大化学的深厚底蕴,催化着莘莘学子的伟大梦想。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豪迈的步伐,把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办成一所受人尊敬、令人向往、育人成才、卓有建树的一流学院!


  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和校友对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来源:http://chem.scu.edu.cn/xygk/xyjj.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直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