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海南省 > 海南大学 > 学科&专业

海南大学学科介绍: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海南大学学科介绍: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培养方案编号:SQ2007104


  专业(领域)代码及名称::095132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适用研究生层次: 硕士研究生


  适用领域: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环境资源与利用)


  一、专业(领域)简介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是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双向需求而设置的专业(领域),包括农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两个培养方向。


  海南地处热带,水、热、光、植物等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南繁制育种、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基地,也是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理想场所,经过30多年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已经成为海南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热带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然而,丰富的农业资源在适于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同时,某些气候-土壤因素及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给海南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的问题:如耕地土壤酸化与质量下降、有害生物发生频繁、农化产品的应用不科学、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农业生态环境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压力。


  现有农业领域从业者更关注农产品产量、经济效益和光热资源的高效利用,而忽略农产品质量和土壤、农化产品等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本专业(领域)将热带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与植物保护技术有效结合,培养掌握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与植物保护技术,也能把专业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生产活动的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该专业学位领域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政策、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还需要掌握本领域最新技术与专业技能,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领域)农业硕士应具有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为热带土壤肥料、农业生态环境、热带农林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热带农业生产、农业技术研究与农业技术服务领域的相关行政部门、行业与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培养精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能力要求


  1.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高尚,求实创新,努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热爱和服务“三农”。


  2. 掌握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基础理论、最新前沿进展与技术以及把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技术融入现代农业的能力;掌握本领域相应的专业技能并能利用这些技能解决资源利用与保护领域相关产业问题;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农业科技传播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


  3. 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


  (二)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规划设计、实施和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习年限为3年,个别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本人需在毕业前一年提出延期答辩的申请报告,经学校批准后最多延长不超过2年。延长学习期间的一切费用自理(入伍军人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四、必修环节及学分


  (一)个人培养方案


  研究生入学后,导师(组)应根据本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情况以及本人承担的在研课题,指导研究生做好培养计划的网上制定。培养计划由导师网上审核通过后执行,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提交。


  (二)必修环节


  1. 专业实践训练(6学分)


  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围绕本领域学位授予要求制定实践训练大纲,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实践训练时间不少于6个月。加强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的定量考核,提交实践报告,实践报告需要进行集中考核,考核内容包含实践训练的地点、时间长度(累积时间)、实践内容与领域的契合度,考核成绩高于70分,方可取得相应学分。实践训练考核须在第四学期开学前初完成。


  2. 文献阅读


  研究生根据导师拟订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内容,着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积极撰写文献综述,交指导教师评阅。文献综述应该反映所选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存在问题、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附有详细的引用文献。


  3. 学术活动


  根据《海南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管理规定》,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本学科领域重要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7次以上,并至少做1次与本领域相关的学术报告或技术培训。


  五、中期考核


  本领域农业专业硕士的开题报告除了按《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暂行规定》和《海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修订)》相关要求外,还需要完成相应的实践环节、实践报告及考核,考核后获得学分后才能进行。


  六、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要求


  1. 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我国“三农”问题,来源于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应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够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本领域相关的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农业农村发展与服务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技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与工艺流程、产品与技术开发、调研报告、政策建议、案例分析、项目企划、技术标准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3.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


  论文字数原则上不低于2万字;产品规划设计、工艺等应用性成果应提供作品材料(含可能获奖/被采纳/展览/演出/成果转化等证明材料),并附5000字以上的研究性文字报告或理论性说明材料。)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其他要求《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海大〔2014〕97号)及《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规范(试行)》(海大办〔2014〕34号)。


  4. 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5. 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生产中资源开发利用或与植物保护相关的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农业农村发展与服务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学位论文送审之前,需要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不通过的,不能进行论文送审和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1名来自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5-7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名来自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具体安排参照《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规范(试行)》执行。


  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授予


  本领域硕士研究生须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同时达到以下学位申请条件,经海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1. 正常毕业研究生学位申请科研成果基本条件


  正常毕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满足下列任意条件之一:


  (1)海南大学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得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排名前二(导师除外)或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1项,导师除外的第一完成人。


  (2)海南大学为技术标准制定单位,以第一技术标准制定人或除导师以外的第一技术标准制定人,有已公开的技术标准,国标排名前5,部标和地标排名前3,企业标准排名第1(导师除外)。


  (3)海南大学作为第一著作权单位,以第一著作权人或除导师以外的第一软件著作权人,有公开登记的软件著作权。


  (4)海南大学为品种、产品、工艺授权人,以第一培育人或除导师以外的第一培育人,有已公开的审定或认定的省级以上新品种、新产品或新工艺。


  (5)获得省级以上与本领域相关的设计大赛、案例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奖(国家一等奖前4名,二等奖前3名,省级一等奖前3,二等奖前2)。


  (6)海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独立第一作者,发表1篇国内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论文或1篇高水平SCI源期刊学术论文;或以第n作者发表影响因子大于或等于n的1篇高水平SCI源期刊学术论文。


  2. 提前毕业研究生学位申请科研成果基本条件


  以海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独立第一作者,发表1篇Ⅲ区及以上或影响因子IF ≥2.0的SCI源期刊学术论文或获得正常毕业(1)-(6)条件的2倍或者以海南大学为第一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获得1项省级以上与本领域相关的设计大赛、案例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


  3. 补充说明


  (1)申请学位的学术成果文章均要求为非综述形式的研究型论文,并与其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2)规定中的“国内核心期刊”是以论文发表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核心库(C库)、或北京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的最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准。本校主办的《热带生物学报》可视为有效的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中文学术论文必须是见刊或网络在线发表(接收函无效)。


  (3)SCI论文以最新公布的中科院JCR小类学科分区及发表当年IF为准,英文学术论文要求在线发表(online)方可计入 。


  (4)各位导师可根据各自课题组研究方向,在此规定的基础上提高要求。


  (5)未满足上述条件,但满足毕业条件的研究生,允许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暂不审议其学位,直至在毕业后两年内满足我校研究生学位申请科研成果基本条件后,由本人提出申请,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其学位。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


  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教学内容要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


  1. 公共学位课(8学分)


  (1)政治理论课          3学分


  (2)外国语            3学分


  (3)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2学分


  2.领域主干课(至少选4门,共8分)


  (1)高级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    2学分


  (2)农业资源及有害生物调查与评价 2学分


  (3)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     2学分


  (4)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技术进展  2学分


  (5)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态治理    2学分


  (6)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技术应用   2分


  3.选修课


  专业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及未来发展方向按选修相应的模块课程,可以在选修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交叉课程,选修课程不低于4门课、8个学分。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的具体情况见附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研究生课程规划表》。


  本培养方案自2020级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解释。




  来源:https://hd.hainanu.edu.cn/sthj/info/1072/3448.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