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专业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专业简介


  专业介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为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是我校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建系之初即名家荟萃,在国内有较高的声誉。自1960年开始,中文系设研究生班,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得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专业又获得国家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998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哈师大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省属重点高校唯一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2003年文艺学专业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我院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文学院被批准设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我院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我院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一级学科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两个梯队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分别设有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审美文化与龙江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小说与诗歌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艺学导师团队也分别被评为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目前,文学院导师队伍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入选人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龙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4人。近五年来,本学科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百篇,专著3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国务院各部委及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近百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文学院迄今培养了三千余名硕士生、百余名博士生,为高等院校、政府机关、新闻出版、中学教育等各个领域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


  文艺学学科介绍:


  文艺学学科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现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设有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龙江文学与审美文化研究中心,拥有文艺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接受中国文学专业博士后进站工作。学科有着扎实求真、开放进取的学术传统,经过白石、闫凤仪、姜哲军、冯毓云等几代学者的倾力打造,本学科已经形成了文学基础理论、文艺美学、文艺学方法论、批评理论与文化研究等几个实力与特色兼备的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向,在国内学界产生了良好影响。目前,冯毓云教授的文艺学方法论、科学与文艺学研究,于茀教授的中国古典诗学与文献研究,乔焕江教授的批评理论与文化研究,张良丛副教授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金哲副教授的视觉文化研究、韩伟副教授的乐论系列研究等,已经形成了一批含金量颇丰的研究成果。学科多数成员均拥有国内重点大学学习背景,学术视野开阔,研究生导师队伍更具备丰富的研究生指导经验,获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称号。近年来学科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多项,推出了《龙江当代文学大系》等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介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是文学院有着严谨扎实学风的专业,经过詹人凤、赵惜微两代学者的努力建设,奠定了学科专注学术、教学负责,热爱学生、关系和谐,乐观向上的学科特色,成为培养语言学理论研究人才以及语言教学等语言学应用人才的重要平台。目前,本学科团队有5名教师组成,其中4名研究生指导教师分别是社会语言学方向的陈一教授、理论语言学方向的李晗蕾副教授、李广瑜副教授,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吕长凤副教授,1名讲师为刘丹博士。本学科成员均获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学位,并主持国家级或省级科研课题,研究范围涉及汉语语法、语文规划,话语语言学,句法语义,词汇学,西方语言学史等不同领域,且有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多年以来,学科向省直机关、省级出版社、省内外高校、省内外媒体、省内外重点中学输送了多位硕士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并有学生考上了国内著名高校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博士。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介绍 :


  本专业研究汉语与汉文字系统的结构特征、演变规律和现实状况,分为现代汉语和汉语史两个方向。研究领域包括汉语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以及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现代汉语方向侧重于普通话和方言结合的研究,陈一、陈颖、梁晓玲、吕长凤等老师分别在汉语语法与语用研究、汉语方言研究、汉语词汇研究等领域取得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汉语史方向侧重于研究语音、文字、词汇等的历史演变研究,徐广才、李振东等老师在古文字学、汉语词汇史等领域取得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本专业教师在分别在《中国语文》《方言》《世界汉语教学》《中国语言学报》《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中国文字学研究》《古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有系列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出版著作几十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项。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现有教师5人,均获博士学位,毕业于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其中具有有博士后工作经历者3人,高级职称3人。教师从事的研究涉及出土文献、敦煌文献、文学文献及古籍整理等方向,近年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5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文学遗产》《故宫博物院院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并有成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励。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有:《古典文献研究》《版本学》《目录学》《出土文献导读》《敦煌学研究》等。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均取得了重要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中国古代文学:


  本专业是文学院研究基础雄厚、实力突出的学科专业。学科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哈师大首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也是东北地区省属重点高校第一个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现有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小说与诗歌研究中心”及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先秦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唐宋文学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现有在编教学科研人员21人,5位硕士,16位博士。其中教授5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近年来,共承担各级纵向科研项目近30余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国务院各部委项目10余项;省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近年来本学科成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专著20部,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学科有独立的图书资料室,现藏有《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典籍,专业图书达到六万五千册,加上《四库全书》等电子图书,研究所需的基本文献较为齐全。


  原学科带头人张锦池教授,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届国家名师奖获得者,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著有《红楼十二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等专著1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共200余万言,深为海内外同行所推重。其中《西游记考论》一书,被学界普遍认为是二十世纪“出版的《西游记》研究专著中最重要的论著之一”。兼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文学遗产》编委等。2007年获“龙江文化建设终身成就奖”。


  现学科带头人傅道彬教授,是国内著名学者,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级教学名师,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著有《晚唐钟声》、《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等专著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为海内外同行所称许。其《文学是什么》(合著)一书获中国新闻出版署“青年优秀读物”一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一书,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2010年获得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论文《乡人、乡乐与“诗可以群”的理论意义》,2009年获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兼黑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长、中国诗经研究会理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等。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入选人员”,2007年获“龙江文化建设有突出贡献专家奖”。


  2006年本学科被评为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张锦池教授、傅道彬教授先后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学科专业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依托冯刚、刘延年、袁国兴、罗振亚等数代学者奠定的基础,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已经建成具有自己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学术研究队伍,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1人,现任学科带头人为郭力教授。近年来在巜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被巜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巜新华文摘》转载,出版专著12部。本专业现设有中国现代小说与思潮研究、中国当代小说与思潮文化研究、女性文学研究、新诗研究4个招生方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包括口头传承和文字载述)、文献,包括汉语言文学及跨境民族语言文学的关系。研究内容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献的历史与现状,探索其自身特点、发展规律及社会功能,覆盖民间叙事、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经过马明超先生、郭崇林教授等数代学者的努力,学科对东北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整理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东北少数民族研究和民俗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本学科主要以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为重点,以全球性视野和跨国别、跨学科、跨文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世界各国文学、区域文学和国际文学关系史,并对世界不同民族、区域的文学与文化进行比较。该学科分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方向。学科始建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原哈师大中文系最早的教研团体之一。经过孙鹤峰教授、甘雨泽教授、张书立教授、孟宪义教授等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2006年,建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该硕士学位点已经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的学生有三十多人。学科现有教师9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5名。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4人,硕士学位的5人。近五年中,取得国家社科项目1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项目6项、黑龙江省教育科研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四部,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有多位教师的科研成果在省内的科研评审中获得奖励。




  来源:http://wxy.hrbnu.edu.cn/yjspy/zyjs.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