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东北石油大学学科简介:社会工作硕士(MSW)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东北石油大学学科简介:社会工作硕士(MSW)


  一、学科简介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伦理和价值,运用科学的助人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困难群体解决其困境问题,调适他们与社会环境的服务活动。其所培养的人才与国际接轨、应用性强、为社会所急需,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地区,社会工作者与法律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一起并称为三大热门技术人才。在党和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下,基层治理体系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巨大。


  2014年,我校在黑龙江省开办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13所省属高校中,首家、唯一获得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授予权,2015年正式招生,2016年获批“黑龙江省社会学人才培养研究基地”。


  多年来,我校MSW造就了一支学术根基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该学科拥有一支由“省教学名师”“省模范教师”“省课程思政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带领的,由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优秀教学团队,近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4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项、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3项,获得省部级教学奖励7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民政部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3项,在《理论探讨》《学习与探索》等国家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CSSCI检索期刊26篇。公开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该教学团队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近年参与了哈尔滨“8.25”火灾灾后社工志愿服务,教育部社会工作专业对口扶贫项目,武汉市、哈尔滨市、大庆市线上社会工作抗疫志愿服务,郑州特大暴雨抗洪抗疫志愿服务等等一系列重大社会服务,受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黑龙江省社会工作学会和黑龙省民政厅等行业组织与政府部门的表彰、嘉奖和感谢。


  我校MSW学位点积极回应国家和地方对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校社、校地、校企协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务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形成了“大庆精神与社会工作教育有机融合”“社会工作职业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渗透”、“校社+校地+校企”协同育人的专业发展特色,育人成效显著,在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社工百优人物等优秀代表。


  二、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国家、区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我校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定位,依托大庆油田红色文化引领优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大庆精神特质,系统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能够从事面对各类弱势群体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专业素养深厚,创新能力与实务能力突出,特别能胜任促进企业员工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及乡村振兴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向


  1.企业社会工作


  本方向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具备大庆精神特质,熟知国家社会保障、企业劳动管理、职工权益保障、调解劳资纠纷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学生能够在企业内外开展与职工的工作岗位适应、劳动环境协调、职业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劳动关系协调以及员工心理疏导等有关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具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协调企业员工与企业管理者、工作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培养构建和谐企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社会工作与社区发展


  本方向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城乡社区服务项目设计及推动、进行社区组织与社区动员、推动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在社区实施社会政策、发展社区组织(志愿组织等)的能力;培养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社区发展以及服务社区内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等群体的能力。


  3.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


  本方向培养学生致力于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增进和调整社会整体及其成员的福利水平、层次和内容而制定和实施的各种政策,以及社会为维持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而提供的各种社会性措施、政策或制度。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政策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担当国家公务员、行政、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及公共政策倡导、制定或修改的能力。


  四、学习年限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实行弹性学制,原则上培养年限为3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为1.5年,专业实践时间为1.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五、学分设置与要求


  1.总学分数


  硕士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需修满36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学位课程共20学分,含学科前沿课2学分、学科平台课程10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其余学分为选修课程学分。


  2.课程体系


  校政社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协同开发设置课程,构建突出实践能力兼顾研究能力的课程体系,具体由学位课、选修课、必修环节、补修课四部分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学科前沿课和学科平台课,学位课总学分为20学分,包含学科前沿课2学分,学科平台课程共10学分,其中实践课与专业案例课共4学分。学位课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含出勤、作业、论文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


  选修课由培养方向选修模块和能力强化与拓展选修模块组成。培养方向选修模块包括企业社会工作方向、社会工作与社区发展方向、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方向。能力强化与拓展选修模块包括基础能力强化和职业能力拓展。


  必修环节包括,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记1学分;专业实践,记4学分;劳动教育,记0.5学分;美育教育,记0.5学分。


  补修课是指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的课程,学习及考核应与正常修课的学生完全相同。


  六、必修环节


  1.专业实践


  (1)实习时间及学分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MSW,实习不少于600小时;非社会工作本科学生攻读MSW,实习不少于800小时,计4学分,达到该要求方能进入毕业论文写作环节。


  (2)实习方式与内容


  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学院统一安排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阶段:实习教育与观察体验阶段


  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产权和保密等方面的教育;集中带领学生深入社区、社会服务机构、企业等校外实践基地,观察了解企业、政府部门、社区、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的社会服务项目设计、机构运作与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在实习机构督导老师协助下全面了解机构、单位与社区的服务目的、服务类型、工作功能、服务对象背景与需要、提供服务的规则与工作守则、行政架构、工作人员的分工、工作步骤等。


  第二阶段:实务实习阶段


  学生在学校指导老师与机构督导的共同指导下,按照实习计划书参与项目策划与实施,开展个案、小组或社区服务项目或者参与机构、单位的社会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专业方法介入训练,并结合毕业论文设计,选择相应的项目或专业领域开展实习。


  第三阶段:实习总结、评价阶段


  完成实习作业,进行实习总结和评价。实习作业包括实习计划、实习周志或实习记录、与实习计划相关之研究报告、实习总结等,主要包括15-20篇周记、一篇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向实习评审小组汇报实习成果、接受口头答辩问询考核。


  (3)督导方式


  实行“双督导”“双指导”制度。双督导由学校督导与行业(企业)督导组成;双指导由本系骨干教师与实务部门专家承担,研讨实习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从督导中获得行政、教育和情绪支持,使学生有动力和能力进行专业学习探索。


  (4)考核方式


  专业实践考核由MSW中心负责组织,由3—5名校内专家组成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专业实践成绩,此项成绩在及格及以上的学生均可获得4学分,不及格者不计学分。


  2. 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


  由学校统一组织专题讲座或网络学习,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完成专题学习记1学分。


  3.劳动教育


  研究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包括义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实践劳动三个部分,以教育进程表的形式加以安排。开展科研助手、学科服务、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和实践、勤工助学等领域的劳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由学院秘书和辅导员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记0.5学分。


  4.美育教育


  研究生美育教育的内容包括艺术鉴赏慕课、审美鉴赏专题讲座和美育实践三部分,艺术鉴赏慕课由学校统一组织,本学科结合学科的特点定期开展审美鉴赏专题讲座,丰富研究生第二课堂,同时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文化艺术节、艺术展演、艺术竞赛、国际文化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由学院秘书和辅导员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记0.5学分。


  七、培养方式


  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的研究生导师组指导制度。建立以研究生导师为主,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副高以上职称专家组成的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简称导师组),负责研究生培养过程所有环节,具体包括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监督、检查研究生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撰写、预答辩等培养环节。研究生导师组定期组织研究生开会,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汇报、读书报告会或学术交流等。同时实行双导师制,为研究生配备培养基地现场导师,聘请企业专家开设校企联合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


  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助院系、职能部门处理研究生的突发事件,协助做好研究生招生、就业指导工作。


  八、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需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选题应与本学科的科研方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要考虑论文可能的创新性,以及要考虑论文完成时间的可行性,课题分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鼓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自己选题。


  学位论文类型多样,可以是解决其从事社会工作领域的某一应用性课题,可以是实务研究类、项目设计与评估类、政策研究类等。正文一般不少于2.5万字,可根据不同形式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


  2.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在撰写论文开题报告之前,须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据此提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预期目标,确定合理的技术路线,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地独立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经开题论证小组论证及所在院系批准后,报研究生学位办公室备案。


  3.论文中期检查


  论文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完成。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地完成《中期检查报告》,并向检查小组汇报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与预期成果的差距、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完成论文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研究计划等。


  4.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可申请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六学期进行。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论文撰写具体格式见《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详见《东北石油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等环节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1.修完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学位课、必修课,学分满足培养方案标准;


  2.积极参加专业实习,按要求完成专业实习任务,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


  3.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开题、中期、预答辩等论文培养环节,学位论文篇幅和总文字复制比符合方案规定标准,通过学位论文外审、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的审核。




  来源:http://rwkxxy.nepu.edu.cn/info/1030/2769.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