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简介


  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科院)组建于2016 年,前身为创建于1993年的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现由 3 个高端开放共享技术平台、6个教研室和 10个研究中心 / 重点实验室组成,设有日常管理行政办公机构——办公室、教研科、学生工作办公室,是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临床检测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一、 人才队伍


  生科院全力推进“5-4-3-2-1”筑巢引凤人才规划,建成一支多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目前专任教师获博士学位比例达80.5%,高级职称比例达59.4%。近三年引进高层次人才7人,招聘具有海外经历或“双一流”高校背景博士/博士后10人。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广西高层次人才、广西优秀专家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10人次。先后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创新争先奖等荣誉称号。


  二、 学科建设


  广西医科大学于2006年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是广西首个该类学位点。2009年获批本科专业,实现本硕一体化建设,形成了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生科院成立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迈入了快速发展期,2017年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培育),2022年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形成了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分子成像与图像处理及系统生物学四个稳定的特色方向,实现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广西发展最快速的学科之一。


  三、 科学研究


  生科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及“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等多个创新团队。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坚克难,在地中海贫血防治、传染病防治、生物材料等领域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60余篇,实现了新飞跃;荣获中国出生干预救助基金会科技成果一等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类特等奖、广西创新争先奖等奖励20余项。


  四、 人才培养


  生科院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大力推教学实践平台和基地的建设,构建科教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设有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实验技术、智能医学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等研究生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建成在线开放课程1门,作为副主编编写“十四五”医学规划教材1部,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临床工程学》等教材5部。本科毕业生升研率、就业率、学位授予通过率在学校同等入学批次学生中名列前茅。学生创新培养成果显著,荣获“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全国首届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一、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15余项。


  五、 平台建设


  获批再生医学与医用生物资源开发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成国内高校第十家、广西首家P3实验室,拥有国内首批校级生物样本库,获得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人类生物样本)保藏资质,获批国内特色、广西首个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工程研究中心,完成广西最高水平的场发射冷冻电镜平台搭建,为区域生物医学工程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了战略性资源支撑。


  六、 科技服务


  医学科学实验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一个集科研、教学、临床检测于一体,以高端仪器和先进的生物医学研究技术为平台,大型的对外开放性实验室,是广西最先获得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点授予权的实验室,拥有价值近 7000 万元的仪器设备,10000 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场地,面向广西及周边区域乃至东盟国家全面共享开放。近五年来,共协助培养学生3600人次,协助开展国家级项目678项,并协助开展其它项目621项;开办32期实验室安全与常规仪器使用技术培训班,培训总人数达2600人;完成临床检测30多万人次,创造产值5033万元。


  七、 国际交流


  生科院与国内外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如美国哈佛医学院、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癌症基因组研究中心等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尤其是和东盟国家开展了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每年举办中国(广西)-东盟生物医学工程论坛、地中海贫血诊断技术国际培训班、全国再生医学博士后学术论坛暨中国-东盟再生医学国际会议、中国-东盟国际精准医学大会等国际大型学术研讨会十余场,进一步加强了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提升了学科、生科院乃至学校的影响力。




  来源:https://sky.gxmu.edu.cn/yjyjj/jbqk/t58480.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