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简介


  学院地处广西首府南宁西郊——广西高校密集区,地缘优势明显。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28人,全日制研究生215人。学院开设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个系,公共体育部、培训部2个部,以及体育实验中心、体质测试中心、创新创业与就业中心3个中心5个实验室。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体育的重要论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持“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遵循学校“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以体育学科为主体、多学科融合共进和民族体育为抓手的建设新格局,扎根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聚焦聚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体育学院为奋斗目标,为建设发展现代化高质量壮美广西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学院创办于1956年,1992年组建成立民院体育教学部,开始招收和培养3年制体育专科生,1999年招收第一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2000年成立体育系;2003年体育系更名为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2006年获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开始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2017年获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体育专业硕士授权点,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时光流转,薪火相传。多年来民大体育人形成了“善思求实,守正创新”教风,积极倡导“勤学、苦练、常赛”的学风,强化“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不断加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积极拓展学科布局,努力实现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跨越,形成多层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广西民族大学是广西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学会理事长单位,是中国民族学会民族体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体育协会院校委员会、中国龙舟协会理事单位。学院曾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自治区体育总局、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全区民族体育传统体育先进集体”称号、自治区体育总局、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全区民族体育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师资建设不断完善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院坚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学科布局为引导,不断完善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合作、外聘”等措施,强优势,补短板,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梯队完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专兼搭配合理、敬业乐群甘于奉献、勇于担当重任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专任教师56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教授8人,副高职称12人,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5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9人,专业硕士生导师16人;有3名国际级裁判员、4名国家级裁判员。


  学科专业布局合理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3个本科专业。学院具备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体育专业硕士授权点,设有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与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4个方向学术型硕士以及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两个方向专业型硕士。体育教育专业为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民族传统体育学为自治区特色学科建设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系广西高校特色专业课程,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舞蹈为自治区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学院篮球、足球2个运动队被教育部列为高水平运动队,龙舟、排球列为校级高水平运动队。


  办学优势特色鲜明


  学院深刻把握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核心要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经过多年积淀,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办学成效显著,特色和优势明显。主要建设发展思路为:一是做大做强民族体育,突显“民族性”,立足新发展理念,面向民族地区,突出民族特色,激发产教融合内生动力,深化跨学科、跨专业协作,协调教育供给侧和行业需求侧的深度融合,形成利益相关者同心同向的人才培养“共同体”。二是强化以专业特色和优势发展带动引领学科发展,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突显“区域性”;强调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培养,建设育人新环境和优化教学条件,构建体育专业协同育人新模式。三是立足广西大西南出海大通道地位,放眼东南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突显“国际性”。将新理念、新业态、新技术嵌入体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新时代卓越民族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进一步构建融通中外、跨界共生的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建引领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坚持以体育德、以体育智、以体育人,以体育心,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改,培养学生成为品德优、学得专、练得好、赛得强的卓越体育人才,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办学30年来,已培养了近万名各级各类毕业生,为国家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学院连续三年就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0%,名列全校第一;高质量推进征兵工作,连续三年全校第一,2022年毕业生有31人入伍;连续三年获优秀实习组织单位。2022年,在全区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积分名列前茅;在全区民运会获金牌20枚,位列金牌榜第一。2022年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获得奖励共计获185项次,其中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第一名56项、第二名50项、第三名57项。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居全区高校同类专业前茅。


  科研发展稳步提升


  学院积极推动学院科教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学院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升科研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科研协调发展。近五年来,获国家级课题立项1项,获省部级立项6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0余篇,发表专著18本,参编著作10本,专利9项。2017年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获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丰硕成果。


  服务社会成效显著


  学院积极服务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智囊作用,面向社会积极承担横向科研和咨询工作,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实践探索,承接多项自治区教育厅、体育局、民委和地方等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科研项目。学院每年承接广西社会指导员、裁判员培训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等工作,培训人数每年超过3000余人次,有力促进群众体育的建设发展;参与各类社区体育建设,指导社会体育俱乐部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每年承办各类各项大型体育赛事10余项次;承担广西体育高考、广西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万名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百县千乡活动”;执笔和参与起草《自治区体育与健康考试改革调研报告》《广西大众气排球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标准》等多个文件,社会服务成果显著。2022年承办自治区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以及田径、游泳比赛项目;荣获承办2023年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毽球项目。积极服务全民健身运动和乡村振兴,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办学条件日臻完备


  学院拥有功能齐全的运动场馆和体育设施。三个校区共有4个田径运动场,3个游泳池(馆),几十个露天灯光篮球和排球场,有羽毛球馆、网球馆、体操馆、篮球馆、瑜伽练功房、武术馆等各类专用场馆,以及开放式乒乓球场和开放式健身场所等,总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


  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根据学校国际性办学定位要求,充分利用广西民族体育研究发展中心、中国—东盟合作中心等平台,举行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校龙舟队多次受邀参加各类国际比赛,举办和承办各类国际友谊赛。逐步完善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国际合作办学;在东盟博览会期间组织开展体育行业合作交流;积极派遣高水平裁判员参与区内外举行的各类国际邀请比赛执裁工作。




  来源:https://tjy.gxmzu.edu.cn/info/1555/9310.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