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简介
中西医结合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安徽中医学院基础部,于1993年10月成立中西医结合系,于2004年11月更名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2017年6月更名为中西医结合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2年学校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为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现有基础医学系、生理与药理学系、生物科学系、公共卫生与病原生物学系、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中西医结合科研中心6个教学科研部门;党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科与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分团委6个行政科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博士69人,正高36人,副高49人;博导28人,硕导52人;现有青年岐黄学者1人、安徽省杰青2人,省高校杰青2人,青年皖江学者1人,安徽省优青2人,省高校优青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5人,安徽省线上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6人。已形成一支学历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学科队伍。
学院为学校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依托单位,拥有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中医药信息学、药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2个本科专业。已形成本科、硕士和博士完整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中西医结合学科现为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为省级重点学科,药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为校级重点支持学科。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曾先后获批安徽省特色专业、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安徽省一流专业。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MOOC示范项目11门、省级示范课程8门,省级示范教研室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主编、副主编“十三五”“十四五”省级和行业规划教材20部。目前,共承担质量工程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共计183项,其中省级项目102项,省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3项,9门课程入选省级和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230人,硕博150人,为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实施“立德创新卓越班”试点改革,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养有高尚医德、有中医思维、有西医功底、有创新能力的“四有”中西医结合高素质人才。近五年获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80余项,在“挑战杯”、“远志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一等奖1项。学院本科毕业生考研率稳居学校前列,近三年平均考研率为41.57%,平均就业率为94.84%。
学院围绕腧穴配伍效应规律与中枢整合机制研究、疾病系统生物学机制与中医药干预研究、脑病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慢性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健康干预研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在中西医结合学科多个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拥有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安徽省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省厅级以上资助科研项目百余项;发表一类以上学术论文20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8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奋进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秉承“学贯中西,大医精诚”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专门人才。
来源:https://zxylc.ahtcm.edu.cn/xyjj1/xyjj.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