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学科简介:民俗学与历史文化
1. 学科点概述
该学科点是中国史一级学科下的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注重民俗学与历史学的交叉与融合,培养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3人。
该硕士点于2017年全国学科调整时设立,其前身为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民俗学”硕士点。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始建于2000年,2001年成为校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2003年被批准为浙江省第一个民俗学硕士点,2005年4月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2007年被评为温州大学“重中之重”学科B类。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并获准建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基地。经过二十余年建设,该学科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民俗学学科培养的硕士生计有7名考取重点大学博士生
2. 研究方向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该学科设三个研究方向:第一,历史民俗学研究。从事民俗学与历史学的交叉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民间文化史、民俗学史、地方文化的历史学与民俗学交叉研究(如温州市文成县刘伯温文化研究)。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进行非遗保护理论研讨和实地调查研究,并积极联合地方非遗保护相关部门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第三,区域民俗研究。进行特定地方民俗的调查研究。近年来学科团队带领研究生在温州区域文化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也有较多其它地方的民俗研究成果。研究生可选择自己家乡的特色民俗项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3. 学科科研平台建设
该学科的主要科研平台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它是以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为依托,由浙江省文化厅与温州大学联合共建的非遗重点研究机构,2012年由浙江省文化厅发文批准成立。它是浙江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重点研究机构,主要任务是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发展提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资料信息等多方面服务。并注重联合温州市所属各有关市县政府部门(文化广新局、非遗中心等),开展温州地区的非遗研究与保护,为温州市的文化建设工作服务。
该学科科研平台还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温州大学民俗学研究所。该学科与温州市、温州大学联合共建的温州市发绣研究所、温州民俗博物馆,可作为研究生课外实践平台。
4. 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亮点
该硕士点自200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高质量人才,其中3人荣获国家奖学金,8人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博士生或博士后。毕业生就业顺利,主要从事政府部门的文化建设、非遗保护等工作,大中专及中学的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出版社、报社、公司等单位工作等。
该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大众对传统节日、民俗旅游、民间工艺等领域的持续关注,特别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广泛开展,与民俗学相关的问题不断成为社会热点,也使该学科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各地社会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传统文化场馆展示等工作的开展,急需大量专业的民俗学人才。在中国史一级学科下,民俗学吸取历史学的营养,获得新的学术增长点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学科毕业生除了具备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功底、擅长田野调查研究之外,增加了历史学素养,学术功底更加丰厚扎实,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来源:https://hum.wzu.edu.cn/info/1185/22124.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