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学科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学科简介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53年浙江工业大学初创之时,是建国初期较早创建的化工学科之一,发展至今近七十载。在首任学科带头人,我国著名化工教育家李寿恒先生的倡导和推动下,秉持并发展“三志”“三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砥砺前行,薪火相传,为国家培养了化工类优秀人才近2万人,培养了浙江省化工类上市公司80%的企业管理者,为我国化工发展贡献了浙江智慧。


  学科自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点,1998年获浙江省属高校第一批博士点,也是当时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唯一的工业催化博士学位点,2003年获生物化工博士学位点,同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也是浙江省属高校工科类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化学工程与技术获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成为浙江省属高校中第一个工科类一级学科博士点,现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是集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省部重点实验室、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于一体的化工高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高教基地,是我校乃至浙江省属高校的标志性学科,在国内外化工学术和产业界享有盛誉,在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A类行列,并列全国第8位(5.56%)。


  学科拥有一支学术造诣精深、学术思想活跃、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强、团结和谐、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已形成以院士领衔,以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特级专家等为核心,以国家优青、国家青年千人等中青年学术为骨干的梯队培养体系。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成为中坚力量,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已达65.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9.1%。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长江、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14人,各类省级人才83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人,获“侯德榜化工成就奖”及“侯德榜化工创新奖”各1人。


  学科以化工领域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安全需求为导向,坚持“立地顶天”科研理念,不同时期聚焦于合成氨催化剂与农药、精细化工与过程强化、化工新材料与医药,为“吃得饱”“用得好”“活得好”做出了时代贡献。近年来在新型催化剂、生物酶催化与生物转化、有机电化学、现代化工分离、高效干燥等技术与装备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服务领域涉及能源、化工、材料、环境、生物、医药、信息、生命等,已形成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生物化工、材料化工、绿色化学与技术和海洋化学与化工等8个长期稳定的二级学科方向;先后有近百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大奖16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励24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年均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0余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的总经费5000万元/年。


  化学学科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学科以大学基础化学教学科研为已任,为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环境、药学等近化类理工科专业培育合格人才。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四大化学”的学科布局,学科队伍力量雄厚,年龄和结构合理,科研实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和优势。于2006年成功申报成功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3个二级学位硕士学位点,2011年申报成功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2016年入选“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第三批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十四五”期间列为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化学学科ESI排名自2010起进入全球前1%,是浙江工业大学首个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的专业。四个方向特色和优势如下:


  1、有机功能分子设计与应用 已在有机新材料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绿色有机合成技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优势。重点研究有机合成和绿色合成的原子经济性的理论问题,探讨化合物的手性合成与手性拆分的方法和机理,为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绿色制药提供新路径和新思路。


  2、无机纳米化学与技术 已形成无机合成与理论化学、无机功能材料和无机纳米材料化学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研究团队重视探索在介观层面上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间的内在关系,着重研究无机磁性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光化学材料的内在规律性,通过基础性研究实现功能材料创新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3、催化及表面化学 在环境催化、纳米层状材料及计算化学、氟氯烃催化转化等领域已经形成了特色。研究团队坚持走有工大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物理化学发展之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探索工业应用前沿发展的基础理论问题,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4、分析化学 长期以来坚持理科与工科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的特色,在色谱分析、光谱分析及电化学分析等领域已经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和优势,使本研究方向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


  学科拥有教授(研究员)19 人、硕导 35 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 程(国家级)1 人,省级各类人才7人(次),牵头或共建有浙江省有机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团簇化学与量子传感研究中心等一批省校高层次科研平台,曾获国家及省级科技奖4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美国、欧洲、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年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余篇。学科每年为近化类理工科学院培养1000左右本科生,承担大量国家基础研究项目和面向企业的大型横向项目,近5年科研到款3000多万,100万以上横向项目6项,为浙江工业大学的发展和浙江省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来源:http://www.ce.zjut.edu.cn/4330/list.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