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401民族学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401民族学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30401)


  所属学科门类: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民族学


  所属培养单位:民族研究院


  学科简介:


  民族学是以人类社会不同民族、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各民族、人群的起源、发展和社会、文化特点,以及各民族、人群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学是西藏自治区重点学科,聚焦西藏及涉藏省区和中西部民族地区,重点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各民族社会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学或人类学视野下的高原生态环境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学科区域研究优势显著,在西藏人口较少民族、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喜马拉雅山地社会文化、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研究成果丰富。民族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下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西藏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民族地区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研究、生态文明研究 4 个研究方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民族地区历史与文化研究、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生态文明研究及相关领域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2.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愿望。


  3.掌握本学科理论、方法和知识外,努力扩展学术视野,学习借鉴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于本学科的研究中;能敏锐把握民族学前沿问题,并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术能力。


  二、研究方向及特色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中华民族发展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2.西藏民族历史文化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以西藏的藏族、汉族、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回族、僜人、夏尔巴人等民族历史及文化为研究对象,研究西藏各族人民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情况,促进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民族地区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以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相关问题为主线,对民族地区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民族地区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方面转变的历史过程,探索民族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4.生态文明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以生态人类学视角研究自然、人及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关注西藏、涉藏省区及中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及环境问题,开展地方性生态知识、传统生计模式及其变迁、生态移民、生态补偿政策、环境治理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助力西藏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可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 2 年。研究生申请提前或延期毕业者,依据《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四、培养方式与主要培养环节


  (一)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由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积极开展科教融合,提高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主要培养环节及进度要求


  主要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社会实践与学术活动、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答辩等。进度根据《西藏大学民族研究院学术硕士培养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学风建设要求


  研究生在各培养环节中应严格自律,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至少修满 33 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公共必修课:9 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学分)(文科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 学分)。


  (2)研究生公共外语:6 学分。


  说明:符合研究生外语免修条件者,可免修相应外语课程,并计入总学分。


  2.专业必修课:11 学分。


  共开设 5 门必修课,计 11 学分。


  《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道德规范》(1 学分)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3 学分)


  《藏语》(3 学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 学分)


  《中华民族发展史研究》(2 学分)


  3.专业选修课:10 学分。


  最低要求 10 学分。每个方向设 1 门必选课,同时面向 4 个方向开设,计 8学分;各方向选修课以方向课程群方式开设(课程群授课内容由各方向确定),在第 3、第 4 学期开设,计 2 学分。


  专业各方向必选课: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研究》(2 学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 学分)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专题》(2 学分)


  《生态文明研究专题》(2 学分)


  各专业方向选修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方向课程群(上、下)(2 学分)


  西藏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方向课程群(上、下)(2 学分)


  民族地区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研究方向课程群(上、下)(2 学分)


  生态文明研究方向课程群(上、下)(2 学分)


  4.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3 学分。


  在校期间参加学校、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论坛)、学术研讨或“三助一辅”(助研、助教、助管、兼职辅导员),计 1 学分;在校期间在校内外参与专业教学实践 3 次及以上,计 1 学分;在校期间进藏(或在民族地区)开展专业田野调查 21 天及以上并撰写调研报告,计 1 学分。


  (二)课程设置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综合性考核,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重点考查研究生是否掌握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否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中期考核在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培养单位根据《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制定本单位中期考核实施细则。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组织纪律、课程学习、学术研究等方面。考核结束后填写《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表》。通过中期考核者,方可进入开题报告环节。中期考核未通过者可按规定申请再次考核,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予以肄业。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为论证、审核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专门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中期考核结束后两个月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达到规定的学分,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提交导师审阅同意后,方可申请参加开题报告答辩。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与不足、参考书目等。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当由开题报告审核小组审核,填写《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审批表》。


  开题报告通过者,方可开始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按规定申请再次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提出变更学位论文选题,应重新举行开题报告会。


  八、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当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一)学位论文使用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二)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要求,具体要求见《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定》的相关规定。


  (三)学位论文字数:文科类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 3 万字,摘要 500-800字(用外文撰写,一般不少于 300-600 词)。


  九、学位论文答辩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全面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环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学位论文,提交论文终稿,经指导教师以及论文评阅人同意,方可申请答辩。如论文题目出现重大修改,应重新开题后方可申请答辩。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按照《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管理规定》《西藏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为保障论文质量,严把论文质量关,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均应参加匿名评审。具体要求见《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管理规定》《西藏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


  十、阅读书目


  费孝通著:《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或三联书店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拉巴平措,陈庆英总主编:《西藏通史》,中国藏学出版社


  (美)卡罗尔•R.恩贝尔,(美)梅尔文•恩贝尔著:《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


  (美)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著:《人类学:人类多样性的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选读书目


  费孝通著:《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费孝通著:《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林耀华:《凉山夷家》,云南人民出版社


  林耀华:《金翼:一个中国家族的史记》,三联书店


  林耀华:《义序的宗族》,三联书店


  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三联书店


  黄宗智:《华北小农的经济变迁》,三联书店


  庄孔韶著:《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中华书局


  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明珂:《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根基历史的文本与情境》,中华书局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新华出版社


  周大鸣:《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三联书店


  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文物出版社


  王建民等:《中国民族学史》,云南教育出版社


  周星,王铭铭:《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周平:《民族政治学》,云南大学出版社


  周大鸣,秦红增:《参与式社会评估:在倾听中求得决策》,中山大学出版社


  黄应贵:《反景入深林:人类学的观照、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周星编著:《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三联书店


  罗意著:《生态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余潇枫等:《边疆安全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国藏学出版社


  习近平著:《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格勒:《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中山大学出版社


  马鹤天:《甘青藏边区考察记》,中国边疆学会


  顾祖成等:《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西藏人民出版社


  丹珠昂奔著:《藏族文化发展史》(上下),甘肃教育出版社


  关东升主编:《中国民族文化大观•藏族、门巴族、珞巴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陈立明,曹晓燕:《西藏民俗文化》,中国藏学出版社


  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赤烈曲扎:《西藏风土志》,西藏人民出版社


  陈渠珍:《艽野尘梦》,西藏人民出版社


  (英)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


  (英)J.G.弗雷泽著:《金枝》,商务印书馆


  (英)泰勒著:《原始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法)马塞尔•莫斯著:《礼物》,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华夏出版社或商务印书馆


  (英)马林诺夫斯基著:《科学的文化理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英)A.R.拉德克利夫-布朗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文化模式》,商务印书馆


  (美)玛格丽特•米德著:《萨摩亚人的成年》,商务印书馆


  (澳)德里克•弗里曼著:《玛格丽特•米德与萨摩亚:一个人类学神话的形成与破灭》,商务印书馆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菊与刀》,商务印书馆


  (英)E.E.埃文思-普理查德著:《努尔人》,商务印书馆


  (美)玛丽•道格拉斯著:《洁净与危险》,商务印书馆


  (美)西敏司著:《甜与权力》,商务印书馆


  (法)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著:《过渡礼仪》,商务印书馆


  (英)维克多•特纳著:《象征之林》,商务印书馆


  (美)罗伊•A.拉帕波特著:《献给祖先的猪》,商务印书馆


  (英)奈吉尔•巴利著:《天真的人类学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法)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著:《野性的思维》,商务印书馆


  (法)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著:《忧郁的热带》,三联书店


  (法)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著:《图腾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英)利奇著:《列维•斯特劳斯》,三联书店


  (美)马歇尔•萨林斯著:《文化与实践理性》,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马歇尔•萨林斯著:《历史之岛》,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马歇尔•萨林斯著:《土著如何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马歇尔•萨林斯著:《甜蜜的悲哀》,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克利福德•格尔兹著:《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


  (美)格尔兹:《地方性知识》,中央编译出版社


  (日)秋道智弥等编著:《生态人类学》,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韩)全京秀著:《环境人类学》,科学出版社


  (奥地利)内贝斯基著:《西藏的神灵和鬼怪》,西藏人民出版社


  (法)R•A•石泰安著:《西藏的文明》,中国藏学出版社


  Franz Boas. Anthropology and Modern Life. Routledge


  Bronislaw Malinowski. A Diary in the Strict Sense of the Term. Athlone Press


  Thomas Hylland Eriksen, Finn Sivert Nielsen. A History of Anthropology. Pluto Press


  Clifford Geertz. After the Fact Two Countries,Four Decades, One Anthropologis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Joy Hendry.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anthropology: Other People’s Worlds. Macmillan Education UK


  Jerolmack, Colin; Khan, Shamus Rahman. Approaches to ethnography-analysis and representation i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nrad P Kottak. Cultural Anthropology: Appreciating Cultural Diversity. MGH


  Marvin Harris. Cultural Materialism-The Struggle for a Science of Culture. Random House


  Clifford, James and George E. Marcus. Writing Cultu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Roy A. Rappaport. Pigs for the Ancestors-Ritual in the Ecology of a New Guinea People. Yale University Press


  Bernard, H. Russell. Research Methods in Anthropolog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Rowman


  & Littlefield


  Thomas Hylland Eriksen. What is Anthropology. Pluto Press


  十一、课程描述


  (一)专业必修课


  1.课程名称: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道德规范


  课程简介:讲授学术论文的概念、特点、结构、体例、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内容。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和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方法,为其完成各科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打好基础,深刻理解恪守学术规范的重要性,防止学生出现抄袭、剽窃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做一名合格的硕士生。


  教学方式:讲授


  考核方式:考查


  2.课程名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课程简介: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该课程是民族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包括民族学基本理论、民族学研究对象、民族学研究方法、民族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与实践、民族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讲授民族学理论与田野调查法,课程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在基本掌握民族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够以民族学相关理论为指导、以田野调查为基本方法独立开展科学研究。


  教学方式:讲授、实践、讨论


  考核方式:考查


  3.课程名称:藏语


  课程简介:是藏文、藏语的入门课程,包括藏语拼音和部分对话课程。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藏语拼音部分 8 篇课文的讲授,使学生达到能够自行阅读、查阅字典的水平,有兴趣或需从事藏学研究者从此可以自学提升。


  教学方式:语言讲授与文化解析相结合


  考核方式:考试


  4.课程名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课程简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向学生讲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各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的与内容:使学生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考查


  5.课程名称:中华民族发展史研究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华各民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中华各民族发展的轨迹、特点和规律,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中华民族自在走向自觉、自立、自信、自强的历史过程。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学习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学习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过程,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


  考核方式:考查


  (二)专业选修课


  1.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研究


  课程简介:是一门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族政策的课程,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及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相关理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掌握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守正创新。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考查


  2.课程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课程简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特征、价值、历史、调查、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等内容。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保护、评估工作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实践


  考核方式:考查


  3.课程名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专题


  课程简介:以专题形式讲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侧重学习民族政治、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社会、民族生态、民族教育等内容,使学生对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相关问题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为学位论文选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教学方式:讲授、实践、讨论


  考核方式:考查


  4.课程名称:生态文明研究专题


  课程简介: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民族学、人类学生态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生态人类学研究前沿成果。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师生共同梳理全球环境生态意识的觉醒历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教师讲解生态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民族学、人类学开展民族地区生态研究的视角、理论和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生态人类学研究前沿成果阅读分析,加深学生对生态人类学研究特点的认识,训练学生掌握学术交流和研讨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


  考核方式:考查


  5.课程名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方向课程群


  内容一: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与治藏方略


  课程简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时代内涵,让学生认识到加强党对西藏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五个认同”意识。


  使学生领会西藏对我国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西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结合西藏和平解放、平叛、民主改革、改革开放、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和重要文献资料,系统讲授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政策的出台过程、实施情况和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加强党对西藏工作的全面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考查


  内容二:习近平新时代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


  课程简介:习近平新时代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基础、内涵解读。


  教学目的与内容:理解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党的民族工作的全部实践、党的民族工作的“十二个必须”等。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考查


  西藏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方向选修课


  1-4(同上,略)


  5.课程名称:西藏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方向课程群


  内容一:西藏史研究专题


  课程简介:是一门关于西藏地方的历史类课程,主要讲授 1950 年前西藏地方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等相关问题。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学习西藏简史,引导学生了解西藏地方人类的起源、西藏地方文明的发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对西藏的图谋以及西藏人民和祖国各族人民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史。引导学生坚定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


  考核方式:考查


  内容二:民俗研究专题


  课程简介:讲授现代民俗学理论和方法,关注民俗学研究前沿问题,课程围绕民俗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展开,适当穿插西藏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了解民俗学的发展史、民俗学研究对象及现代民俗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将西藏民俗文化事象适当穿插在整个课程讲授中,让学生对青藏高原民俗文化有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西藏民俗文化由多民族共同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特征。通过课堂互动,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


  通过授课,引导学生从事民俗文化传承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课题。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考查


  内容三:西藏文化史专题


  课程简介:在西藏历史发展的框架下,梳理出西藏文化发展脉络,重点介绍以藏民族文化为主线的西藏文化史。主要讲授传统五明文化和现代西藏文化,并对西藏文化特征进行总结。


  教学目的与内容:主要介绍西藏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类别和文化内涵。


  传统五明文化(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和内明)是重点,小五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相学)中主讲民间艺术,当代西藏文化发展状况也是讲授内容。通过讲授,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西藏文化发展史,使他们认识到西藏文化是青藏高原上所有民族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本课程可为学生学习和研究西藏历史文化以及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考查


  内容四:喜马拉雅山地族群文化专题


  课程简介:讲授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地理分布情况,介绍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带族群的文化,讲解喜马拉雅山特定自然环境对人类的诸多影响,分析这些山地族群文化的独特之处。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对喜马拉雅山地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了解门巴族、珞巴族、僜人、夏尔巴人等族群的文化,理解这些族群对特定生存环境的适应过程,引导学生对我国藏南地区进行研究。


  教学方式:讲授


  考核方式:考查


  民族地区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研究方向选修课


  1-4(同上,略)


  5.课程名称:民族地区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研究方向课程群


  内容一: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专题


  课程简介:主要以西藏及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得失蓝图,剖析典型案例,致力为民族地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成功案例和有效路径。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对乡村五大振兴有效衔接的学习,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从五大振兴中进一步深究或从事该项工作皆有助于顺利深入。


  教学方式:讲授、课程实践、研讨


  考核方式:考查


  内容二:民族地区旅游专题


  课程简介:讲述国内外民族地区开展旅游的基本情况,通过案例解析探讨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


  教学目的与内容:结合旅游人类学,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研究民族地区旅游的理论与方法,为学生开展民族地区旅游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


  考核方式:考查


  内容三:边疆研究专题


  课程简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授我国边疆的现状、形成过程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包括我国的陆路边疆、海路边疆的概况,重点讲解我国与他国的边境冲突和解决过程。


  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我国边疆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到我国边疆建设的重要性,初步掌握边疆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为我国解决中印边境问题培养人才。


  教学方式:讲授


  考核方式:考查


  生态文明研究方向选修课


  1-4(同上,略)


  5.课程名称:生态文明研究方向课程群


  内容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专题


  课程简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讨论国内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教学目的与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知道生态研究的主要学科和基本理论与方法、理解中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路径,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结合西藏自治区四件大事中的“生态”,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分享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藏族文化中的生态伦理,使学生深刻理解西藏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意义,通过生态视角深刻领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生态文明研究方向的学生开展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课题研究。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


  考核方式:考查


  内容二:生态问题调查与研讨


  课程简介:该课程为实践类课程,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研究的调查选题、方案设计、实地调查和调查报告的写作,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与研讨。


  教学目的与内容:训练学生运用生态人类学视角,发现和理解身边存在的生态问题;训练学生运用专业调查方法,开展一次完整的生态问题调研;训练学生撰写调研报告的技能;训练学生掌握学术交流和研讨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式:实践;研讨


  考核方式:考查


  总负责人:胡永禄 负责人:陈鹏辉 执笔人:刘玉皑




  来源:https://www1.xzmu.edu.cn/yjsc/getcontent?id=86455&url=show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